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优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84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优抚
分类号:
D05
页数:
4
页码:
412-415
摘要:
本节介绍了群众优抚对烈军属和伤残军人实行优抚,是境内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生产的发展,群众优抚的方式不断变更。
关键词:
政党
政治
理论
内容
群众优抚对烈军属和伤残军人实行优抚,是境内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生产的发展,群众优抚的方式不断变更。
从建立抗日根据地至建国初期,农村群众对烈属、军属和伤残军人实行农田代耕、代种、代收。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土地完全归集体经营,代耕已不适应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规定,对烈军属、伤残退伍军人实行劳动日(工分)优待。1967年实行三定:“定优待标准,定自干工日,定优待工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优待劳动日(工分)的方式随之改变,1984年将劳动日优待改为优待现金。农业户口优待对象的优待金,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统一筹集,实行财务专帐管理,由民政部门负责兑现;非农业户口义务兵家属的优待金,由区民政局统一编制预算,区财政拨款。1987年全区优待对象2258户,支付优待款55.9万元,户均247.6元。对在部队荣立一、二、三等功的现役军人,分别给予300元、200元、100元奖金,由国家财政统一拨发;对在部队服役期获得军以上科技发明奖的分别给予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三等奖100元奖励。1992年,制定《东营区优抚对象抚恤优待办法》,具体规定现金优待标准。对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和病故军人家属,在享受国家定期抚恤之后,通过优待,保证他们的生活略高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是年,优待1879户,支付优待款56.3万元,户均299.6元。农业户口义务兵优待对象460人,优待款29.9万元,人均650元。1997年,农业户口义务兵优待对象434人,优待款43.4万元,人均1000元;城镇户口义务兵优待金增至700元。“大庆式”户口的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的发放,属企业单位的由父母所在单位负责;区、市直党政机关的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区财政局拨款,民政部门负责兑现。对职工应征入伍的义务兵,服役期间仍按其原标准工资数额由单位按月发给家属。1986~1997年,全区有376名战士立功授奖。期间,1989年6月,东营区组成18人的慰问团,对全区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及驻地军分区、武警支队等13个单位、26户重点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同时为在部队光荣立功的9名军人家属送发奖金。是年,为2395户优抚对象发放优待款76.69万元,救济款12万元。
建国前,每逢新年、春节等节日,各级领导对烈军属进行走访慰问,组织群众敲锣打鼓给烈军属挂光荣匾、送光荣灯、贴对联、打水、扫院子等活动。建国后,定期召开优抚对象代表会议,每逢春节、“八一”建军节召开烈军属、革命伤残军入座谈会,激励优抚对象发扬革命传统做出新贡献。
1992年,东营区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成立拥军优属领导小组。并建立优抚安置服务小组280个,督促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筹集、兑现优待款,协助开展启用军地两用人才,解决烈军属和伤残、复员、退伍军人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建立送温暖服务小组625个,扶持生产服务小组254个。对待困难户实行定人员定项目包户扶持。1993年,为优抚对象解决优质煤29.77吨,为53户长期病号和住房困难户发放补助款5万元。对因公牺牲、病故军人、现役军人的家属以及带病回乡复员退伍军人实行医疗服务,区财政拨专款解决他们的医疗费用。对优抚对象的子女入学入托优先解决。
国家抚恤国家抚恤分为牺牲病故抚恤和伤残抚恤。建国前,对牺牲病故人员按照各个时期不同的标准发放抚恤粮或抚恤款。建国后至1985年,抚恤金(粮)根据死亡者生前职务级别发放。1985年10月,国家将革命烈士的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改为按其牺牲时的40个月工资计发。1986年3月,将因公牺牲和病故抚恤金分别按死者牺牲或病故时20、10个月工资计发,但病故人员的抚恤金最多不过3000元;无工资收入或工资低于军队正排职干部的分别按牺牲(因战牺牲、因公牺牲)或病故时军队23级正排职干部40、20个月、10个月工资之和计发;对被中央军委或各大军区授予英雄称号的烈士,增发抚恤金的1/3;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参战牺牲的军人、民兵和民工,增发抚恤金的1/4;被中央军委或各大军区授予英雄模范称号的因公牺牲人员、病故人员增发抚恤金的1/4。1985年,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将原享受定期定量补助的烈属和病故、因公牺牲军人家属改为国家定期抚恤。是年,全区420人,年定补款10.08万元,人均240元。
1991~1997年,对烈士妻改嫁的给予定期抚恤,每人每年360元,拨专款70320元。根据调查核准,1938~1997年全区被追认烈士922人,其中失踪追烈28人,病故追烈22人,因公牺牲追烈75人,伤口复发死亡追烈2人,因战牺牲烈士795人,分别按照国家抚恤标准发给抚恤金。
建国后,伤残等级划分为4等6级,即特等、一等、二等甲、二等乙、三等甲、三等乙。1952~1996年,共调整11次。国家规定二等乙以上革命伤残军人享受公费医疗,乘车坐船享受半价优待。1984年,全区有伤残军人402人,其中:在乡村65人,在职337人,发放优抚款32000元。1990年3月,对全区伤残军人564人进行登记、换证、建档,其中:在乡305人,在职259人;特等2人,一等24人,二等甲47人,二等乙120人,三等甲192人,三等乙179人。1997年全区共有革命伤残军人604人,优待人员283人,优待款6.03万元,户均优待213元。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