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商品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75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商品购销
分类号: F717.1
页数: 2
页码: 296-297
摘要: 本节包括日用百货、五金交电、化工类、针纺织品、食品、蔬菜、烟、酒等。
关键词: 商业 经营

内容

日用百货1953年起,国营商业开始经营全部日用工业品的购进任务。1954年始经营手表。1955年始经营缝纫机。1958年工业品全部纳入计划分配,进货以济南为主,青岛、烟台、潍坊、淄博为辅。1959年7月,对人民生活必须的日用工业品,如肥皂、火柴、洗衣粉、胶鞋、烟、酒、糖、茶等,实行定量和凭票供应,对部分非生活必须品,如自行车、钟表、糖果、名酒、针织品等实行高价政策。1962年后,化纤品、塑料制品等新兴工业品问世。1963年对火柴、肥皂、烟、酒、手表等商品,取消控制供应。1979年后,商品日益充足。1982年,百货商品供应状况全面好转,个体商贩日渐增多。国营商业在全国各有关大城市设常驻办事处,组织货源,不定期召开专业定货会,开展送货上门、展销等促销活动,并同名优产品生产厂家建立直接进货关系。1983年各种日用工业品取消票证供应。90年代后,百货类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进货渠道由企业自行选择。区百货公司停业后,境内日用百货销售均是市属商业、个体商业经营。
  五金交电、化工类商品建国初,五金铁器及少量化工产品由国营商业百货公司的基层商店、门市部经营。1952年开始经营自行车。1959年对自行车等供应不足的商品,实行凭票限量供应。1962年实行高价政策。1963年开始经营收音机。1980年开始经营电视机,1983~1984年先后经营电风扇、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摩托车。1985年,名牌商品取消计划供应,收音机、电风扇、自行车均实行企业定价。1987年,开始经营化轻系列产品和粘合剂、二类机电、电动工具、装潢五金、空调设备等产品。1991年,家用电器市场购销两旺。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铁丝、元钉、钳子、扳手等建筑用五金工具和器材销量大增。建区后,此类商品皆由市属商业单位和私营企业经营。
  针纺织品类建国初,境内国营商业经营少量针纺织品。1954年9月棉布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每年按人口发给定量布票,群众凭布票购买。1963年起,各种棉织品和棉线均凭布票供应。1964年,毛巾、袜子停收布票。70年代初,化纤、涤纶进入销售市场,棉布供不应求的矛盾日趋缓解。1981年后,对部分库存量较大的棉织品免收布票。城乡有证的集体、个体商业户都可经营各种纺织品、针织品的零售业务。1983年,纯棉布价格平均提高20.4%,化纤布中的涤棉布和中长纤维布价格平均降低29.5%。同年12月,针织品、纺织品一律免收布票。1984年始,不再实行布票,针纺织品敞开供应。是年8月,改变按行政区划设置的多层次计划性批发体制,实行以城市为中心的开放式、多渠道、少环节的批发体制。90年代,针纺织品由计划内调拨转向计划外采购,由单纯批发站进货转向由工厂进货,由省内进货发展到全国各地进货。名优特新商品不断增加,布匹销售量逐年下降,购买成衣的逐年增多,国营商业与私营商业在竞争中并存。
  食品、蔬菜类50年代前期,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和私营商业都经营生猪、禽蛋,国家对生猪、禽蛋实行自由收购政策,价格随行就市。蔬菜大都是自产自销,有少量上市销售。1955年后,肉食消费需要增长,市场供应紧张,国家对生猪实行派养派购政策。50年代末期,肉蛋列为国家二类农副产品,取消个体屠宰户,由国营食品公司统一经营,定量凭票供应。1961年收购生猪实行奖售政策(奖售饲料、布票、粮食、返还肉等),调动群众养猪积极性。60年代,对猪羊禽蛋实行计划管理,只准国营商业经营,不准农民自宰和自由出售,此政策一直持续到1984年。1966年,成立东营食品公司、东营蔬菜公司,随后油田各二级单位设立门市部,从济南、临沂等地调入大量生猪、蔬菜,供应油田市场。1979年后,在实行生猪派购、计划收购的同时,恢复生猪议购。1988年3月,取消生猪派购,实行有计划指导的议购议销,自由交易、价格放开,国家给城镇非农业人口适当补贴。同年下半年,主要副食品价格波动,食品价格上涨,涨幅超过40%,尤其蔬菜价格年均上涨81.4%。为平抑市场价格,政府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加快建设农贸市场,合理利用财政补贴,农副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在集体、个体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国营食品、蔬菜经营门市部的经营日趋萎缩。1990年,取消财政补贴,乡镇国营食品站由个体户承包,区食品公司不再经营生猪屠宰业务,转为经营烟酒副食等商品。
  烟、酒、糖、茶烟建国后,政府对卷烟实行专卖制度。1983年12月山东省烟草公司东营分公司成立,全面负责卷烟市场的经营和管理。商业零售企业凭专卖许可证经营。80年代初,各类过滤嘴烟投放市场。90年代,省内卷烟零售价格全部放开。1997年,区烟草专卖局购进卷烟13239箱,销售17096箱。
  酒建国初建有酒类专卖管理行和烟酒专卖公司,白酒实行计划销售,零售商按固定渠道进货,农村由代销点代销。1959年后,货源不足,除优先照顾水利工程和沿海渔民以及配药用酒外,压缩平日销售,确保节日供应。1962年实行定量供应,计划外高价销售。1978年后取消计划供应。1983年底,市副食品公司经营白酒批发业务。1986年,属于省指导性计划的粮食酒32个品类实行浮动价格,幅度为上下1%。1988年7月国家放开13种白酒的价格,提高部分白酒价格。1990年后,由于市场逐步放开,个体商贩直接从厂家进货,参与竞争,国营商业的白酒类商品销售量和市场占有量呈下降趋势。酒类消费由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化,同时啤酒消费遍及城乡。1996年全区购进酒类403吨,销售392吨。
  食糖建国初,因群众生活水平低,食糖消费量小,供过于求。1959年货源渐趋紧张,采取重点照顾、压缩日常销量、保节日供应的办法。1961年实行凭票定量供应和高价供应。1964年市场供应好转,逐步取消高价政策。1981年后,糖果消费趋于平稳,社会销售量年平均以3~4%速度增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糖类商品由国营包销逐渐改为多头经营,自由选购,国营商业购销额出现滑坡。1997年区属商业购进食糖989吨,销售855吨。
  茶50年代初,茶叶货源充足,敞开供应,自由选购,国营商业经销量很小。1957年后,货源不足,品种减少。1958年11月列入计划商品,实行计划调拨。适销的花茶调入比重下降60%。1962年4月起,对中高档茶实行高价供应,价格提高2.6倍,敞开供应的多是低档茶。70年代,由每人每季供应一两普通茶改为一两花茶。1982年取消凭证供应的办法,放开茶叶市场。1986年高档原箱茶(花茶)畅销,绿茶消费量增加。90年代,购茶渠道畅通,私营增加,国营商业的茶叶销售量逐年减少。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