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总体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56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总体规划
分类号: TU984
页数: 3
页码: 136-138
摘要: 本节说明的是东营市东城总体规划和黄河三角洲国土规划的内容以及范围。
关键词: 东营 城建 环保

内容

《东营市东城总体规划》1984年初,东城城址确定之后,东营市政府和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编制《东营市东城总体规划》。规划要点:东营市东城是全市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是胜利油田开发建设指挥中心。规划期限近期1990年,人口5万人,建成区占地控制在7.5平方公里;远期至2000年,人口10万人,建成区占地控制在15平方公里。东营市规划布局是以石油矿区为特征、一城多镇敞开式中型城市。东城规划以南北向的胜利路为城市主轴,以胜利路及东西向的黄河路为主干道(红线宽50米),沿主干道形成行政、文化、商业、住宅、科技文教区。为防止风沙及车辆噪声对市区的影响,在西、北、东3个方向分别留出宽750米、450米、150米的防护林带。工业区集中在市区东南和西南两隅。规划中的德(州)一潍(坊)铁路从城南通过。
  《黄河三角洲国土规划》中的城镇规划1985~1989年,为适应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山东省编制《黄河三角洲国土规划》。规划从市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规划东营市的城市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积极发展小城镇,遵照“合理布局,适当集中,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节约土地”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八大城镇组群。其中,涉及东营区的组群为: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1989~2010》> 1989~1991年,东营市政府委托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1989~2010)》。规划中心城分为东城和西城两部分。其发展原则是:重点发展东城,改造完善西城,走以东城为中心组团式城市建设的路子。西城规划以发展机械、电子工业为主,建成为油田服务的生产基地。到2010年为16万人,用地25平方公里。规划期原则上不再新上工业项目,重点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市级行政单位要逐步迁入东城,并调整扩大居住用地比重。城市道路共分3级,主干道红线宽30—50米,建设好外环路,远期在德东铁路西侧修建快速过境干道。东城是全市政治、文化中心,规划以发展石化、纺织、电子、食品工业为主。到2010年为15万人,用地17平方公里。原则上以黄河路为主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并由规划开辟的水系将城区自然分成东、中、西3个区。近期重点建设中区。工业发展布局为:西区以发展机械加工业为主,东区以发展电子、仪表工业为主,中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市级货物中转仓库在规划的铁路站场南北两侧建设,生产性仓库在广利河北岸建设。城市道路共分3级,主干道红线宽50米,兖州路与黄河路相交处设市级广场。铁路从城西通过,车站广场在黄河路西端。在城东北部和中部建设两个综合性公园。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胜利油田于1993年12月通过矿区居民点体系调整规划。该规划将油田分散的224个居民点调整为79个,形成1个中心城(西城)、13个中心镇、13个中心村、52个卫星村(后调整压缩为45个),严格控制其发展。地方和油田规划目标的协调,使市域城镇体系的建设水平提高。
  《东城北区(胜利镇)总体规划》1995年,东营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东城北区(胜利镇)总体规划》。北区位于东西城结合部八分场一带,是胜利油田规模较大的生产、生活基地之一,已形成一定的城市规模。规划调整后的东城北区分三个组团,以青州路为北区主轴线,南组团以第三产业为主,形成住宅、商贸、文化娱乐中心;中部组团以文化娱乐设施和公共绿地为主;北组团重点发展工业项目,以中小型工业和高科技工业为主。尽可能保存原有渠系水库,形成环城水系及滨河绿化带。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1997年5月,东营市编修《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规划确定,以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建设为契机,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相互促进、城镇之间密切联系、城镇规模结构完善、职能分工明确和空间布局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网络,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质量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职能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市区政府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中心,鲁北地区的物资集散、交通运输中心和通信枢纽,胜利油田的后方基地。人口规模:2000年中心城35万人,其中:东城11万,西城24万;2010年中心城48万人,其中:东城18万,西城30万。用地规模:200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48平方公里,人均137平方米;2010年中心城建设用地62平方公里,人均128.78平方米。
  中心城布局结构采用东城和西城“双组团”的集中布局形态。组团发展原则及方向是重点发展东城,使其逐步形成现代化的行政、商贸、生活居住中心,主要向西发展与西城适当靠拢;改造完善西城,满足西城服务油田发展的需要,在旧城改造基础上主要向东发展。在建设上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人文景观,塑造森林环抱的“大绿地、大水面、大空间”的石油城市特色;集中紧凑,依托东城和西城两个城市中心逐步向外扩展,避免分散建设。
  东城空间布局为“一环”、“两带”、“三片”。“一环”,即城市外围生态保护绿带;“两带”,即青州路西侧绿带和海河路北侧绿带;“三片”,即海河路以北为“北片”,主要以居住、商业服务和工业为主;海河路以南以青州路为界分为“东片”和“西片”,东片发展第三产业,并形成全市行政、商贸、金融和教育科研中心;西片主要以工业、仓储、商业和居住为主。
  西城总体布局为四个片区:南片区(海河路以南)以石油集输、工业油库和居住为主;西片区(泰山路以西、菏泽路以北)以油田机关、油田物资集散、居住和工业为主;中片区(海河路、泰山路、潍坊路和胜华路围合的范围)为西城核心区,以行政办公、公共服务设施、科研设计和居住为主的综合区;东片区(胜华路以东、海河路以北)以教育、科研、居住为主。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