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40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生产习俗
分类号: C953
页数: 1
页码: 666
摘要: 本节描述了利津县的农业发展,渔业发展,家庭手工业发展。
关键词: 民俗 习俗 利津县

内容

农业
  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家各户自行安排生产,耕地、施肥、治虫等农活逐步运用现代化技术管理。种植观念由单一种粮向既种粮食作物又种经济作物转变。种植棉花、果木、蔬菜者增多。90年代起,农业逐步实现机械化,传统的锄、镰、耧、犁、耙、小推车逐渐淘汰。农民种田不再单凭经验,而是注重种植技术,选用良种,巧施肥料,合理使用农药。人们从靠力气吃饭转变为靠科学技术致富。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跟着市场信息走成为时尚。
  利津向有“四旁”(田旁、村旁、路旁、宅旁)植树的传统。多是种柳、榆、杨、槐。院内一般是种葡萄、杏、枣、石榴等。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为美化城镇引进不少新树种。农村开始大量种植苹果、冬枣。路两旁、河两旁成为每年植树的重点。尤其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植树、护树、爱树意识增强。
  20世纪80年代,集体饲养的大牲畜分配到户,养鸡、养鸭、养猪户猛增。很多养鸡户发展为养鸡场,进行规范科学饲养。饲养品种也呈多样化,如蛋鸡、肉食鸡、瘦肉型猪、波尔山羊、德国长毛兔、肉鸽等。近几年农村家庭散养鸡鸭者减少,专业户增多,养奶牛的增多,城镇居民饲养狗、猫等宠物的增多。
  渔业
  境内渔业生产历史久远。旧时都是用木帆船捕鱼。20世纪80年代后,机动船逐年增多。木帆船多在近海、海沟、河汊捕捞,机动船可到深海作业。每年元宵节后,渔船下水,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家人到港相送。立冬收船、挂网,冬闲修补船只、网具。除了海水捕捞外,养虾场、养鱼场建设逐年发展,捕捞与养殖相结合已成为渔业生产的新形式。渔民在水上作业生产、生活禁忌颇多,尤忌“翻”字,帆船称“风船”,不说“翻过来”,说“转”、“调”、“划”过去;所用器皿忌扣放;晒鞋面不晒鞋底;饭筷不横放在碗上。此俗仍存。
  家庭手工业
  20世纪80年代起,传统手工业如柳编、苇编、草编、轧油、做粉条、豆腐、木瓦工、打绳、织粗布、织网、磨剪刀、修鞋、其他维修及风味小吃制作,逐步恢复起来,多为兼业。90年代后,缝纫业有所发展,一些手工业逐步向机电化发展。打铁、打磨、染布及小商品制作等行业逐步消亡。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