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群众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36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群众文化
分类号: G24
页数: 3
页码: 625-627
摘要: 本文描述了利津县群众文化其内容是组织机构(文化馆 ,文化站),文化活动(节庆文化活动 ,广场文化活动,民间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企业文化活动),文化辅导(展览)。
关键词: 群众文化 文化事业 利津县

内容

组织机构
  文化馆县文化馆始建于1952年,1986年迁至利二路以南、津二路以西,有职工8人。1993年机构改革时,与文物管理所合并。1994年恢复建制。1999年10月建成“利津文化中心”大楼,内设展览室、书画室、文学创作室、音乐辅导室、美术摄影办公室及多功能活动厅等。2002年在职员工10人。
  文化站 1976年开始在公社设文化站,至1986年,各乡镇均建立文化站。1989年有10个站通过了市级验收,达到中心文化站标准。各乡镇文化站建有图书阅览室、电视室、活动室、小型影剧院、农民夜校和体育活动场所。1990年后,开始建立农村文化大院。到2002年共建成488处,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95%以上。农村文化活动有了良好的基地。
  文化活动
  县文化馆具体负责组织和辅导全县的群众文化活动。
  节庆文化活动节日庆典文化活动是利津县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进入20世纪80年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春节和元宵节文化活动最为活跃,主要是表演地方传统文艺节目,有时举行电视文艺晚会。“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和元旦等节日,都举办与之相应的文化庆祝活动。1986-2002年连续举办全县文艺汇演13届。
  1997年6月27日,举办全县“迎回归、庆七一”大型系列文化活动,有25个县直单位和17个乡镇的代表队参加演出。
  2000年起,每年在春节之前组织大型文化下乡活动。内容包括文艺演出、捐赠图书、为群众写对联和电影放映等。
  广场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初是老年体协组织的离退休干部健身活动,之后发展为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广场文化活动。县城建有“凤凰街心公园”、“凤凰广场”、“体校广场”等大型场所,重点企事业单位建有小公园、歌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广场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中老年健美操、扇子舞、筷子舞、交谊舞、健身舞、太极拳、太极剑等。每逢喜庆日子,都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2000年,县老年体协组织的老年舞剑队赴济南参加了全省广场文化活动表演。2002年利津县代表队获东营市新世纪广场表演二等奖。
  1999年开始,文化局在影院广场举办消夏文艺晚会,到2002年,连续举办了4届,每届活动2个月。
  民间文化活动民间文化活动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给古老的形式赋予新思想、新内容,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节目,每到节假日、庆典时进行表演。境内民间传统节目有虎斗牛、七巧灯、高跷、龙灯、旱船、跑驴、花鞭和秧歌等(前志有具体记载)。较有特色的是北宋镇双李村的舞龙、明集乡的高跷、利津镇大北街的“虎斗牛”、三里村的竹马灯和小高村的七巧灯。1985年举办全县第一届灯会。此后,有的年份县办,多数年份是乡镇自办。1999年,为迎接澳门回归,以双李舞龙队为教练队,联合利华益集团、河务局和雅美纺织总厂等单位的职工组成“九龙腾飞”大型舞龙节目,在县城进行了精彩的表演。之后,参加东营市民间文艺展演,并到石油大学(华东)表演,得到油城观众和高校师生的赞扬。2000年10月,双李舞龙队被邀代表东营海关参加中国海关青岛关区运动会,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进行了表演,深受岛城观众喜爱,并获得本届运动会唯一的精神文明奖。
  2001年9月26日,由600多人组成的舞龙队、舞狮队、高跷队、旱船队和秧歌队,为利津黄河大桥通车典礼举行大型表演,观众达2万余人。
  1989-2002年,利津县每年都在元宵节前后举办一次大型民间文艺展演,同时参加全市民间文艺展演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 1986年后,县实验一校、利津镇中心小学的少儿文艺队伍率先组建,并不断组织演出比赛,活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此后,全县各中小学纷纷组织文艺队伍开展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县文化局和教育系统从2000年起,每年联合举办一次全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在1999年和2000年东营市举办的少儿绘画大赛中,利津12名参赛学生获奖,县实验一校学生陈璐获二等奖。
  企业文化活动企业文化活动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初是供电公司、利华益集团、雅美纺织总厂等大企业开展活动,到2002年,又有10多个企业开展文化活动,除进行体育、歌舞等活动外,有的还创作厂歌宣传企业。
  文化辅导
  县文化馆一方面负责举办文学、绘画、摄影、音乐等创作学习班,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对县、乡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农村文化活动进行辅导,并组织各种汇演。文化馆职工坚持每年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农村和基层单位,组织文艺队伍、排练节目,指导演出。1986-2002年,县文化馆举办文学创作、书法、戏曲、音乐等各种学习班40期,培训学员900余人次。
  1991一2002年,县文化局每年召开l—2次文学创作研讨会或座谈会,并制定创作计划和奖惩制度,提高作者创作积极性。
  展览
  1986年,县文化馆举办“利津县菊花、书画展”,展出书画作品100余幅、菊花50多盆。
  1988年5月6日,县文化馆与邮电部门联合举办“首届利津县集邮展”,展品2400余件,展期5天,观众3000余人。其中,明集乡孟家村杨长明收藏邮票有清代小龙票一套8枚,民国初期的邮票80枚,抗日战争时期的30枚,解放战争时期的20枚,建国后的各类邮票1700多枚,世界73个国家的邮票600余枚。
  1990年,举办“利津县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书画展”,参展作品200余件,有23件调东营市展出。
  1993年,举办“全县农民书画工艺美术展”,并选出10多幅(件)作品参加市级展出。
  1997年,举办“庆七·一、迎回归”(香港回归)大型书画展,展出作品260幅,其中东营市调展33幅。
  1999年,举办“庆国庆、庆回归”(澳门回归)双庆书画摄影展,参展作品230余幅。其中,于汝仁创作的99米长卷山水国画《九九归一江山图》备受瞩目。
  2000年10月,在新落成的县文化中心举办“金秋书画摄影展”,展出作品250幅。
  2001年6月,承办省文联文艺创作室“华夏名人书画走进大众”书画展,展出作品130余幅。7月,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书画摄影展,展出作品240余幅。年内,在县文化中心展厅举办滨州地区美协副主席张仲梁、张志斌书画展,展期7天,展出作品120幅。
  2002年11月,举办“庆祝‘十六大’美术书法展”,展出作品160幅。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