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村成人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30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村成人教育
分类号: G72
页数: 1
页码: 581
摘要: 本文描述了农民文化技术教育的扫盲和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关键词: 成人教育 业余教育 利津县

内容

20世纪50年代扫盲工作卓有成效,60年代至70年代时办时停,80年代后,加强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同时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扫盲
  1986年,县设农民教育委员会,乡镇配业余教育辅导员,村建农民夜校,主要任务是扫盲。是年3月全县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6%,经省政府验收,利津县为扫盲工作合格县。1987年县政府办公室转发农民教育委员会《关于利津县农民教育工作安排意见》,把扫盲工作纳入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
  1990年,由分管教育的县长和农委、教委、团委、妇联、科协五部门负责人组成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扫盲工作意见,贯彻国务院《扫盲工作条例》,加强乡镇、村成人夜校扫盲阵地建设,加大扫盲力度。
  1994年,县委、县政府把实现“两基”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扫盲工作实施意见》,健全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实行扫盲工作责任制,签定责任合同,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原则,扫盲工作收到显著效果。到1995年,全县扫除青壮年文盲10498人,15周岁以上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到97.9%,脱盲巩固率达99.1%。11月,利津县“两基”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
  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1986年,乡镇、村建有农民夜校,1987年有9个乡镇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占53%,村办96处(班),占行政村的18%。到1990年,全县乡镇全部办起文化技术学校,村办学面60%。在抓扫盲的同时,开展文化技术教育。坚持以文化教育为基础,以技术教育为重点,为农民致富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以短为主、长短结合、农闲多学、农忙少学”的办学形式,坚持学习文化技术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开展农学、林果、兽医、种植、养殖、建筑、卫生防疫、农机维修、水利灌溉等知识技术的学习培训。是年全县共办培训班260多期,培训1.8万人。
  1995年后,加强农村文化技校的建设,全县投资166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健全教室、仪器、图书等设备。把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改称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配备专职校长和管理人员,聘任专兼职教师,开始规范化办学。
  1996一1999年利津镇、北宋镇、盐窝镇成人教育中心先后创办成市级规范化学校。
  2002年,全县乡镇成教中心学校调整为9处,专职教职工35人。在搞好校内办班的同时,还到农村进行现场指导,开展科技咨询和信息技术服务,年培训2.2万人次。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