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劳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15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劳动管理
分类号: C913
页数: 2
页码: 476-477
摘要: 本文描述了劳动力调配, 劳动争议仲裁(仲裁,鉴证,改制协调)劳动保障监察。
关键词: 劳动局 社会保障 利津县

内容

劳动力调配
  根据企业用人需要,合理调剂配置劳动力资源。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调整劳动力组织,压缩非生产人员,充实生产第一线。加强计划管理,清退计划外用工。在处理职工零星调动问题时,坚持:符合政策规定,工作特殊需要,家中困难较大,在劳动指标计划内等四项原则。1990年后,根据全县用人需要和就业状况,对调入利津的工人进行控制。1992年后,为落实企业用工自主权,促进企业经营体制的转换,对县内职工流动和县外技术人才的调入给予随时办理。1986-2002年,全县共办理调动手续3265人次。
  劳动争议仲裁
  仲裁 1986年,成立利津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其职责是:受理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受理属于劳动部门业务范围内的来信来访;承担上级和领导交办的案件。1987一1998年,共受理来信来访101起,其中,来信47件、来访54起;受理争议案件40起,调解解决34起,依法裁决6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企业职工法律水平的提高,劳动争议案件和来信来访急剧增加,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仲裁委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严格落实办案程序、文书制发、庭审操作规程及规范用语等方面的规定,提高办案水平。1999-2002年,共受理来信来访221人次,其中,来信来电80件、来访141件;立案处理的上访案件44起;受理争议案件36起,调解解决20起,依法裁决16起。解救外地女工2起7人。
  鉴证 1989年5月,《东营市劳动合同鉴证暂行办法》出台后,利津县开始进行劳动合同鉴证工作。当年,对全县城镇合同制工人6686份合同进行鉴证,占应鉴证数的100%,纠正各类问题80多条。1990年起,劳动合同鉴证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县所有企业新招聘职工(包括农民工、临时工等)。到2002年共鉴证劳动合同33108份。
  改制协调 1999年起,仲裁委负责企业改制协调工作。按照有关政策,协助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稳妥安置职工,处理好职工的劳动关系、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档案转移等有关事宜,为全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服务。2001年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工伤认定和办理伤残等级鉴定委托工作。当年,认定工伤6起,办理工伤鉴定委托手续12人。1999-2002年,全县70余家企业相继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企业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
  劳动保障监察
  1995年起,县劳动局先后制定《利津县劳动监察工作职责》、《利津县劳动监察工作制度》、《利津县劳动监察工作规程》,组织学习《劳动法》,建立劳动年检制度和举报制度,开展劳动年检工作。到2002年底,共组织开展劳动年检及专项检查14次,涉及企业236户次,职工30944人次,检查范围覆盖全县各类企业,查出违规招用职工、拖欠职工工资、欠缴两金(养老、失业保险金)、随意延长工时等8个方面的问题,下达整改指令书150份,通过检查整改,清退临时工3000多人,督促企业补签劳动合同4200份,补缴养老、失业保险金135万元。累计受理职工举报案件68起,为民工追要工资42万元。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