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利津县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13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利津县人民政府
分类号: D623
页数: 5
页码: 447-451
摘要: 本节分为利津县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和历届县长、副县长。
关键词: 国家行政机关 人民政府 利津县

内容

机构设置
  1986年(第十届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工作部门33个。序列内有:县政府办公室、计划委员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编办与其合署)、劳动局、交通局、水利局、农牧业局、林业局、水产局、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局、商业局、粮食局、物资局、教育局、文化局、卫生局、审计局、统计局、税务局、工商局、档案局;序列外有: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利北办事处;直属事业单位4个:广播电视局、油区工作办公室、史志工作办公室、农机总站。
  1987年4月至1990年3月(第十一届人民政府),有工作部门37个,直属事业单位5个。比上届政府机构新增序列内工作部门4个:土地管理局(1987年9月设)、监察局(1988年1月设)、物价局(1988年7月设)、农业委员会(1988年10月设)。1989年8月设外经办(序列外)。与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合署。1990年2月设技术监督局,系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1990年2月,农机总站更名农业机械管理局。
  1990年3月至1993年2月(第十二届人民政府),有工作部门40个,直属事业单位6个。比上届政府机构新增序列内工作部门1个:环境保护局(1990年8月设),序列外工作部门2个:法制局(1990年6月设),驻济南办事处(1991年12月设),新增直属事业单位1个:盐务局(1990年6月设)。届中,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改称城乡建设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改称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原利北办事处改称利北工作委员会。
  1993年2月至1998年1月(第十三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设置分两个阶段。
  1993年2月至1993年10月有工作部门41个,经过机构改革,新增序列外工作部门1个:驻青岛办事处;撤销工作部门3个:物资局、商,业局、档案局;撤并更设工作部门13个:统计局并入计划委员会,改称计划统计委员会,撤销体育运动委员会,设体育服务中心,为教育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撤销文化局,设文化服务中心,为宣传部下属事业单位,教育局改称教育委员会,撤销粮食局,设粮油总公司,撤销农牧业局,分设农业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为农业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撤销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局,设乡镇企业服务公司,为工业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撤销水产局,设水产服务中心,为农业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土地管理局与环境保护局合并,称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局,撤销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业务并入县政府办公室,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改称经济技术协作服务中心,为工业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法制局并入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原6个直属事业单位,分别有4个单位更名和变更隶属关系:广播电视局改称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为宣传部下属事业单位,技术监督局改称技术监督服务中心,为工业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农业机械管理局改称农机服务中心,为农业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盐务局改为工业委员会下属事业单位。
  1993年10月至1998年1月有工作部门34个,其中序列内31个:县政府办公室、工业委员会、商业贸易委员会(1993年设)、农业委员会、计划统计委员会(1994年9月统计局分设,改称计划委员会)、城乡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安局、监察局(与纪委机关合署)、司法局、民政局、人事局(编办与其合署)、劳动局、财政局、税务局(1994年9月地税、国税分设,国税局上划垂直管理,地税局为县政府工作部门)、交通局、水利局、卫生局、审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局(1994年4月环境保护局分设)、环境保护局、统计局、乡镇企业局(1994年4月由乡镇企业服务公司更名)、农业局(1995年11月设,与农业委员会合署)、林业局(1995年11月由林业服务中心更名)、粮食局(1995年11月由粮油总公司更名)、技术监督局(1995年11月由事业单位技术监督服务中心更名)、物价局(1996年1月设)。序列外3个:利北工作委员会、驻济南办事处、驻青岛办事处。直属事业单位8个:油区工作办公室、史志工作办公室、农业机械管理局(1996年4月由农机服务中心更名)、文化局(1996年5月由文化服务中心更名)、畜牧局(1996年4月由畜牧服务中心更名)、体育运动委员会(1996年5月由体育服务中心更名)、水产局(1996年4月由水产服务中心更名)、广播电视局(1995年11月由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更名)。
  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设置分两个阶段。
  1998年1月至2002年2月有工作部门37个。比上届政府机构新增工作部门3个: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1999年2月设)、招商局(2000年8月设,初与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合署,12月分设)、督查局(1998年4月设,序列外)。上划省垂直管理部门3个:地方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技术监督局。合署并人工作部门5个:商业贸易委员会并入经济贸易局,农业委员会并入农业局,水务局(2001年10月设)与水利局合署,乡镇企业局并入经济贸易局,物价局与发展计划局合署。更名工作部门8个:计划委员会改称发展计划局,工业委员会1998年5月更名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年改称经济贸易局,教育委员会改称教育局,科学技术委员会1998年5月挂地震办公室牌子,1998年12月科协与其合署,2002年改称科学技术局,劳动局改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城乡建设委员会改称建设局,计划生育委员会改称计划生育局,土地管理局改称国土资源管理局。改制工作部门1个:粮食局改为直属事业单位。其间,直属事业单位更设情况:文化局与体育运动委员会合并成立文化体育局,与教育局合署,水产局改称海洋与水产局,农业机械管理局改为挂牌子机构,1998年9月设油地结合办公室。
  2002年2月至2002年12月,县政府工作部门25个,序列内:县政府办公室(挂县政府法制办公室牌子)、发展计划局(物价局与其合署)、经济贸易局(安全生产管理局与其合署)、教育局(文化体育局与其合署)、科学技术局(科学技术协会与其合署,挂地震办公室牌子)、公安局、监察局(与纪委机关合署)、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牌子)、人事局(编办与其合署)、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水务局与其合署)、农业局(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农业机械管理局牌子)、林业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审计局、环境保护局、统计局、招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招商局牌子);序列外:利北工作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7个:粮食局、畜牧局、海洋与渔业局(2002年4月由海洋与水产局更名)、广播电视局、油区工作办公室、史志工作办公室、油地结合办公室。
  2002年,中央、省、市垂直管理单位有: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务局、气象局、黄河口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公路局、盐务局、供电公司、山东省通信公司利津分公司、邮政局、移动通信利津分公司、中国联通东营分公司利津营业厅、人民银行利津支行、农业银行利津支行、农业发展银行利津支行、建设银行利津支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利津支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利津支公司、烟草公司、石油公司、市医药药材采购供应站利津经营部、新华书店、山东省利津县黄河公路大桥有限公司。胜利油田驻利津单位有: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采油一矿,胜利石油管理局滨南采油二矿、三矿、四矿。
  历届县长,副县长
  1984年8月,利津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县长1名、副县长3名,届内经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2名,共6名,其中,女副县长1名。平均年龄43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5名。届内更迭县长1名。
  1987年4月,利津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县长1名、副县长4名,届内经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2名,共7名。平均年龄42.3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5名。届内更迭县长1名,聘科技副县长1名,挂职副县长3名。
  1990年3月,利津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县长1名、副县长4名,届内经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2名,共7名,其中,非党副县长1名。平均年龄40.7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3名。届内更聘科技副县长2名,挂职副县长5名。
  1993年2月,利津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县长1名、副县长5名,届内经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3名,共9名,其中,女副县长1名,非党副县长1名。平均年龄41.4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5名。届内更迭县长2名,续、更聘科技副县长2名,挂职副县长10名。
  1998年1月,利津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县长1名、副县长5名,届内经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2名,共8名,其中,非党副县长1名。平均年龄43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5名。届内聘科技副县长2名,挂职副县长5名。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