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共青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12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共青团
分类号: D32
页数: 4
页码: 429-432
摘要: 本文描述了共青团的机构,团代会,共青团工会,少先队工作,希望工程。
关键词: 青年团 共青团工作 利津县

内容

机构
  1986年,团县委设组织部、宣传部、学少部和办公室,配专职干部7人。辖基层团委23个。乡镇有团委,村有团支部。1998年增设工农部、权益部、希望工程办公室。2002年,团县委内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少部、工农部、权益部、希望工程办公室。有专职干部5人。县直部门和乡镇均配备团的专职干部。有基层团委36个。全县团员1.8万人。
  团代会
  利津县首次团代会1950年召开,至1985年3月,共召开九次。1986-2002年间,先后召开两次团员代表大会。
  共青团利津县第十次代表大会。1988年1月25-26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51人。中共利津县委副书记阎鹏山致词,会议审议并通过《团结带领全县青年在振兴利津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利津县第十届委员会。
  共青团利津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1991年1月16一18日在县城召开。与会代表210人,县委副书记王永华和共青团东营市委副书记张利华向大会致词,会议审议并通过《在建设利津的伟大事业中继往开来艰苦奋斗》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共青团利津县第十一届委员会。
  共青团工作
  1986一1990年,全县办起“青年之家”393个,基层团校11处。运用这些阵地,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和争当新长征青年突击手活动。在农村青年中开展“两户一体”(青年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和经济联合体)争创活动。在工业战线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窍门、小建议”活动。组织青少年在黄河大堤上营造千里防护林“青字号工程”。建起大型“青字号”工程3个、中小型工程20个、全国青年优秀绿化工程l处、青年苗圃1000亩。
  1991年,开展“五星青年”(思想道德星、遵纪守法星、移风易俗星、学知长技星、助人为乐星)评选活动,全县共评出“五星青年”500名。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奉献在利津”主题团日活动,全县900个团支部、1000多个学雷锋小组、14000多名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开展服务项目200余个。义务修家电270件,自行车546辆,查体1062人。成立便民服务队568个,包户小组340个,在村庄、学校、车站、敬老院进行服务。在农村青年中开展争当“科技兴农突击手”活动,全县40%以上农村建起“一队(青年科级队)、一地(科技示范基地)、一校(青年夜校)”。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500期,培训3万人次。在企业青年中举办各类技术比武43次,青工培训90期,推广QC成果31个,成立青年科技攻关小组67个,提合理化建议207条,创“五小”成果189项,为企业增收40万元。新建大型“青字号”工程5个,中小型26个。
  1992-1994年,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开展三项跨世纪工程: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跨世纪青年开发工程。配合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普法教育。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182支,围绕社会治安、社区服务、扫盲治愚等方面开展多种服务。为培养农村青年科技星火带头人,在全县建立以青年为主体的10大商品基地,16处青年科技服务中心,举办培训班164期,培训科技星火带头人7200多人。团县委还创办“利青实业开发公司”,带动全县12个乡镇团委创办起经济实体。
  1995年3月,团县委招募组建志愿者服务队5支,开展以宣传、推广、咨询和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服务宣传月活动。年内,全面推开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培养出三个市级“青年文明号”,两个市级全优岗和若干名市级以上青年岗位能手。继续实施科技星火工程,培养出县级以上青年科技星火带头人302名,土专家、“田”秀才1911名。全县涌现出省级优秀青年工作者2名、优秀团支部书记2名、优秀团员3名;有4名优秀团员分获市级“十佳青年知识分子”、“十佳青年厂长(经理)”和“十佳农村青年科技致富标兵”称号。实施青年致富工程,团组织建设青年科技服务中心8处,青年科技示范基地26个,成立青年科技服务开发协会17个,发展会员2000名。明集乡青年科技示范基地被团省委命名为全省青年科技示范基地。
  1996年,团县委成立青年食用菌协会,创办《利津县食用菌信息》期刊,为食用菌种植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依托团组织构筑起农村青年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全县食用菌种植户达到2000户,年产值2800万元。是年7月,全市食用菌“万户亿元”工程现场推进会在利津召开。9月,团中央、团省委、团市委领导来利津检查指导工作,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1997年,继续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共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32个,招募志愿者万余名,建立志愿者服务区620个,“一助一”助残、扶老、帮困结对4200个;“青年文明号”活动向县重点工程拓展,全年涌现出市县“青年文明号”32个;开展油地结合共建文明油区活动,共缔结友好团委、友好团支部23个。年内,利津县被评为全国服务万村行动“百佳县”,并获奖1万元。
  1998年,拓展“青”字号示范服务基地,团县委投资2.3万元创办共青团芦笋示范基地20亩。开展“用青春和绿色迎接新世纪”为主体的植绿护绿活动,建起“凤凰广场”、“青年样板路”等一批文明示范点。组织县直19对青年举办集体婚礼,新婚夫妇将节省下的2800多元钱捐给希望工程。
  1999-2001年,组织并评选出利津县首届“十佳青年农民”、“十佳青年知识分子”、“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和“十佳青年”。制作《闪光的青春》专题片,对全县各界涌现出的青年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在利华益集团、供电公司等企业团委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活动;在农村青年中开展“农村中学生回乡创业活动”。在全县实施“团办产业、产业兴团”工程,建立产业团委1处,产业团总支5个。开展“三带双争”(带头学习新技术、带头领办新项目、带头创办服务组织,争做青年科技致富标兵、争做农民增收贡献奖)活动,培训农村青年500多人次。组织共青团开展绿化家园活动,全年共植树15万株,片林7处。与县人事局联合,举办了“三个代表”理论读书班和微机培训班。
  2002年,举办全县团干部理论读书班,系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世界贸易组织有关知识。继续深化“三带双争”活动,建立起桑蚕、芦笋、蔬菜、水产、畜牧等基地。团县委被授予“全省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组织奖”,青年农民孙广美被评为“全省十佳青年农民”,王忠春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同年8月,举行“青年文明信用示范活动”启动仪式,为48个创建单位颁发了牌匾。
  少先队工作
  1986一1990年,在全县少年儿童中开展“学雷锋、创三好”和“争戴小红花”活动;进行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共产主义教育活动。
  1991-1995年,先后开展“学雷锋、学赖宁”活动,争创自主中队和红领巾传递活动与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活动、“争做跨世纪五星好少年”活动。全县涌现出142个优秀自主中队,36个红领巾记者团。有30名优秀队员获市级“少先队劳动奖章”,49名获县级奖章。20名优秀少先队员获省级“生活技能小能手”,30名队员获市级“雏鹰奖章”。评选出利津“十佳少年”10名。涌现出省级先进集体2个,市级先进集体6个。在市少工委举办的“在星星火炬指引下”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优秀奖各1个。
  1996-1997年,全县发展“戴红领巾团员”78名。组织30名少先队员参加“奋飞之鹰”爱国主义教育夏令营。开展“手拉手小伙伴”活动,全县共结成城乡联谊小学25对,“手拉手小伙伴”2800对,辅导员70对。明集中学与西藏拉孜县中学联谊结对,开创了利津县与少数民族“手拉手”的先例。
  1998年,组织全县中学生开展以环保、税法、寿险知识、交通安全和工商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技能大赛,并组织参加省、市竞赛。年内,全县2万多名少先队员向灾区捐款捐物,总计折款5万余元。
  1999年,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按照“一年建点、三年成片、五年成带”的发展规划,在黄河两侧建起千亩青少年防护林工程。
  2000年,开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加强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在全县青少年中开展为期4个月的“青少年与法”法律法规大赛。年内,继续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和“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评出县级雏鹰奖章获得者100名。组织优秀队员参加南京科技夏令营和威海军事夏令营。
  2002年,深化“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通过“走进大自然”和“走进社会大课堂”等形式,让少年儿童增长知识,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县法院、公安局联合举办未成年人维权岗活动,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增强法律法规观念。
  希望工程
  1994年开始在全县实施希望工程,到1995年,全县救助贫困失学儿童171名。全县有31名孤儿享受到助学金。利津县第一所希望小学一“东孙希望小学”竣工并投入使用。
  1996年,北京清华园宾馆、省外经贸委、胜利油田海洋钻井公司等单位的干部职工向利津贫困儿童捐款捐物16万元,救助贫困儿童60名。市交通局投资10万元建起傅窝乡新兴村希望小学。是年8月,南宋乡遭受洪涝灾害,团县委与县工商局、县个体劳协联合发出倡议,筹资1.1万元,救助灾区儿童20多名。1997年团省委、团市委和市审计局为贫困乡镇小学捐建“希望书库”3个,购电教设备2套。年内,共收到捐款2.2万元,救助贫困儿童79人。1998年筹资3万元建立“树林助学基金”,开展希望工程“三助一”活动,对30名孩子实施救助,开展希望工程最后一次劝募活动,收到捐款10万余元,全年救助贫困学生102名。
  1999年,投资25万元新建盐东希望小学。推荐4名优秀受助生参加中国青基会组织的“希望之星”评选活动,2名受助生获全国“希望之星”奖学金。选送全市唯-1名学生免费到温州外国语学院就读高中。组织5名受助生参加全市希望工程优秀受助生夏令营。举办全县希望工程实施5周年成果展。团市委捐赠物品价值5000元,扶持傅窝中心小学建起青少年科技中心。
  2000年,希望工程实行战略转移,工作重点转向对受助生的跟踪培养。有5名优秀受助生得到后续救助。2001年新救助小学生4名,中学生2名,为60名受助生发放了助学金。帮助5名已考上大学的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2002年与市电业局联合举办“彩虹助学”活动,对虎滩乡小牟里小学50名贫困生进行结对救助。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