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中共利津县委政法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108
颗粒名称: 第八节 中共利津县委政法委员会
分类号: D05
页数: 2
页码: 416-417
摘要: 本章分为机构设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教育,安全文明创建活动,实行责任制),油区治安,与“法轮功”斗争。
关键词: 政党 共产党 利津县

内容

机构设置
  1984年7月,组建中共利津县委政法委员会(简称政法委)。1987年6月至1993年10月,“利津县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办公室”、“利津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县政法委合署办公。1993年10月机构改革,撤销县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办公室。县直机关党委和各乡镇党委配备政法委书记。2002年,县政法委内设办公室、执法督查室。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县610办公室与政法委合署办公。共有干部职工12人。县直机关党委和9个乡镇党委均配备政法委书记。形成县、乡、村三级综治网络,全县有综治办事机构1125个;农村治保组织510个,1780人;调解组织510个,1021人;普法组织510个,2038人;帮教组织208个,626人;巡逻队657支,6072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全县政法委系统在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坚持“打防结合、惩教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基本方针,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法制教育 1986-2002年的17年间,结合五年普法规划,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各专业法为重点的全民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详见司法行政章)。结合“严打”斗争和专项治理活动,召开公开处理大会、公开审判大会,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和综治观念。举办各类培训班、干部轮训班,推动了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尤其1996年,把全民法制教育、依法治理宣传与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单位、村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进一步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安全文明创建活动 1991一1995年,开展争创“四无”(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民事转刑事案件、无人员犯罪、无重大治安事故)单位活动。在全县构筑起一套以城区和油区为重点,以农村为依托的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1996年,全县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单位、村庄活动和争创“十星级文明村”、“文明窗口”活动。开展城区社会治安、文化市场、集贸市场、建筑装卸市场秩序、交通秩序、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整顿后进村治安问题,并建立村级工作和村民管理制度。1997一1999年,全县开展创建全国安全文明油区活动,实行油地联防联治,公安局破案组、巡警大队、派出所巡逻队、油区保安大队四位一体协同作战,形成立体化动态防控新格局。成立海上联防巡逻队,打击海霸和跨海犯罪活动,同时,建立110报警指挥中心,接警,出警及警务处置效能提高。2000年,强化城区居委会建设,推行警民联防、店户联防制度,社会各界联动防范作用加强。2001年,建立防暴大队,与毗邻县区建立综治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内部防范督导检查,做好处理“法轮功”的工作。到2002年,全县有9个乡镇、439个村、115个县直单位达到安全文明创建标准,分别占总数的100%、86.2%和89.1%,有9个单位先后被评为省级安全文明模范单位。
  实行责任制 1994年,实行县领导包乡镇,综治委成员单位包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使治安“双基”(基层工作、基础工作)建设、“严打”斗争进一步加强。1996年,实行党政领导干部抓综治工作档案制度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重大案件防范责任查究制度和督查考核奖惩制度,实行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1998-2002年,全县政法系统推行“五个一”目标责任制活动,即:每个政法基层单位抓一个业务示范村,培养一个安全文明村,转化一个治安后进村;每名政法干警帮教一名解教人员,担任一所学校校外法制辅导员。同时,加强思想作风建设,集中整顿队伍,强化干警自我约束、自觉向上的思想意识。政法部门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明显增强。
  油区治安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成立油区工作专职机构,在公安等部门配合下进行油区治安管理。1986一1987年,在重点油区成立治安联防巡逻队,进行安全巡查,对废旧物资收购点进行清查,查获部分油管和钢材。1988年,全县油区乡镇成立乡镇和村级治安联防巡逻队,形成油区治安巡查网络。1991一1992年,全县开展工农共建油区治安新秩序活动,北宋乡率先与油区单位结成工农共建对子,维护油区治安秩序。新开发的汀河油区实行专人守护油井制度。1993年,成立利津县油区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实行承包责任制,县五大班子领导包乡镇、乡镇党委成员包片、脱产干部包村、村干部包井。年内集中3次治理油区秩序,全年破获盗窃、哄抢油田物资案件292起。北宋油区在油田机关支持下建立治安秩序保安大队,实行“封闭”式管理,效果显著,这一经验受到省、市政法委的肯定并予以推广。1995年,成立“利津县油区水电气管理办公室”,重点治理私接乱用油区水、电、气。
  1996-2000年,先后开展油地结合、工农共建文明油区活动和创建全国安全文明油区活动。全县签订工农共建协议45份,结成工农共建对子70个。在创建全国安全文明油区活动中,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油地携手、部门联动,采取“打、防、治、堵、管、建”综合治理手段,对6个重点油区乡镇进行多次清查整治,油区治安秩序明显好转。2000-2002年,继续开展油地联手综合治理活动,未发生涉油刑事案件。
  与“法轮功”斗争
  1999年4月,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清理取缔“法轮功”非法组织的通知,成立“法轮功”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重点帮教和监控措施,严格政策界限,对“法轮功”练习者进行教育转化工作。2000年,对“法轮功”练习者开展包保工作,层层签订查控责任书。分层次、分阶段进行监控和教育转化。2001年,按照“团结、教育、挽救大多数,打击极少数”的工作方针,加大监控和教育转化工作力度。年内,先后举办集中教育转化班5期,举办“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展览,放映科普影片,发行宣传教育材料,深化帮教工作,促进“法轮功”练习者思想转化。对“法轮功”练习者以办学习班为主要方式,辅之以亲情转化、解疑释惑、扶贫帮困、现身说法等措施,落实“给出路”政策。全县“法轮功”练习者转化率达到98%以上。通过与“法轮功”作斗争,干部群众的政治觉悟、思想觉悟和抵御伪科学、邪教势力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