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统一战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107
颗粒名称: 第七节 统一战线
分类号: D05
页数: 3
页码: 413-415
摘要: 本文包括机构,民族、宗教事务,对台工作,党外人士工作。
关键词: 政党 共产党 利津县

内容

机构
  1986年,县委统战部编制5人,其中部长1人,副部长2人,部室人员2人。各乡镇设专职宣传统战委员。1993年机构改革,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县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县政府民族宗教办公室和县工商业联合会并入县委统战部。1998年12月,恢复县工商业联合会,仍与县委统战部合署办公。1999年2月,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和县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升格为正科级单位。2002年,县委统战部编制5人,其中部长1人,副部长3人。县工商联、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挂县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牌子),与统战部合署。各乡镇配有宣传统战委员。
  民族、宗教事务
  1986年之前,境内只有极少的伊斯兰教众,居住分散,没有统一的集会活动。1988年起,周边县区和胜利油田基督教开始发展利津教众,到1990年全县有6个乡镇,10个村,信教群众50多人。活动形式多是家庭聚会、做礼拜。统战部门按照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本着“特别慎重”、“十分严谨”的态度,既不盲目干涉,又不放任自流,确保宗教工作依法正常进行。
  1995年,成立利津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 1996年,组织力量对全县宗教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和走访,据调查,全县8个乡镇有宗教活动,有聚会点14处,涉及40多个村,270余名教众。调查期间,县委4次听取调查组汇报;调查结束后,县委办公室两次以会议纪要形式转发《关于依法对我县宗教场所进行登记工作的意见》。年内,有两处聚会场点递交申请,进行临时登记。
  1997年,与各乡镇签订宗教工作责任状,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工作责任。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乡镇和农村干部学习有关宗教工作的文件和知识。1998年,出台《关于做好全县宗教工作的意见》,发放《宗教工作文件摘录》50册。对全县宗教场所进行年检,依法取缔非法活动场所。1999年,县委组建4个调查组分赴全县12个乡镇和渤海农场进行宗教情况调研,并在宗教活动场所和教众比较集中的地方宣讲国务院颁布的两个宗教法规,使信教群众正确认识新时期党的宗教政策,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确保宗教活动正常进行。本着便于管理、方便教众生产生活的原则,设置活动场点,遏制乱设点、乱聚会的混乱现象。
  2001年,制定《利津县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工作实施意见》,依照有关规定,临时登记宗教场所1处,归并4处。依法取缔北宋镇河套李村私设的宗教活动聚会点。2002年,依法取缔在盐窝镇、明集乡传播“东方闪电”的邪教组织。
  2002年,建立少数民族档案,对少数民族贫困户进行帮扶、慰问。
  对台工作
  1986年,为去台人员在大陆亲属落实政策,办理“农转非”14户,68人,其中在县内56人,转外地12人。为起义人员门方桂落实政策,使其家属子女得到妥善安置。年底统计,全县有去台人员192户,在大陆亲属620户,已通信通汇的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人土53户,分布在全县14个乡镇和4个县直部门。居住在香港9户、美国5户、越南1户、 日本2户、新加坡2户、马来西亚1户、西德1户、南朝鲜1户、台湾31户。在台湾上层人土8人,在外已死亡8人,有口信而未与家中联系的4人。统战部和有关部门本着“主动接触、热情接待”的精神,做好回乡探亲的台、侨胞接待。是年8月,接待了侨居美国多年回利津探亲的王澄文。
  1987年3月,经摸底登记,全县有黄埔军校正式学员6名,其中5名加入山东省黄埔同学会。年内,为扶持“三胞”眷属勤劳致富,解决平价化肥13吨、柴油10吨。
  1988年3月,台胞薄友声第一个回乡探亲,当年接待台胞27人。翌年又接待台胞34人次。1990年5月7日—8月4日,协助明集乡灶户刘村刘圣年赴台奔丧,这是利津县建国以来首位赴台人员。年内,在县政协委员中安排台属8名、归侨侨眷3名。市人大代表中安排台、侨属7名。
  1991年,县委调整对台工作领导小组,选配专职台办副主任,解决接待台胞用车和接待室问题。在对台交流中,县委统战部、县台办向台胞赠送反映利津改革开放成就的画册、利津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简介和利津投资指南等书籍和资料,赠送慰问信、贺年卡。全县台属向台亲人写信300余封。1992年,组建台属联谊会。1993年促成台资洽谈项目4个,为县供销社和经贸委提供台湾企业资信情况。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资料档案。宣传《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邀请台胞中的工商经济界人土来利津考察。
  1995年起,改变在台胞接待上“看望——座谈一一宴请”的老路子,让台胞多看、多听、多接触。这一做法被省台办推广。10月,台胞李泽浩(台湾国剧欣赏委员会委员、忠勇业余国剧社社长、自强国剧研究社顾问)应中国京剧院邀请赴京演出,期间,专程回利津与县京剧爱好者同台演出京剧《玉堂春》。 1998年7月,《世界日报》顾问王象观及其在美国的亲属一行3人,在离开家乡54年后,首次回乡探亲。王象观一直在台湾和美国从事新闻工作,在报界有很高知名度。
  1999-2000年,台胞刁庆先投资70万元在北宋经济开发区建商品楼一幢。统战部门协调扶持利津镇台属新建油料加工有限公司;台属王宗泉开发荒碱地13亩搞“上农下鱼”,承包水库70亩大面积养殖淡水鱼;扶持5名台属,合资兴办塑料纺织公司;帮助台属新上企业4家,发展各类专业户10个。
  2001年,重点加强二、三代台胞联谊、交友工作。全年接待回乡探亲、旅游、观光“三胞”10人,组织赴台进行学术交流和探亲3人。组织“三胞”眷属开展向海外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引进一个项目、搜集一条项目信息活动,取得成效,许多有识之土纷纷解囊,为全县教育和经济建设献计出力。香港沈炳麟先生投资34万元,建设北岭乡三七小学和虎滩乡小牟里小学两处教学楼。台胞郑魁香捐助利津贫困生田艺苑,承担其小学五年级到大学毕业的全部费用。台胞高墨荣为故乡学校购置新课桌椅。台胞王希三捐款3万元为陈庄中学修路。年内,帮助和扶持2家“三胞”眷属上项目,全县台属企业共有20家,各类专业户198个。其中,市台办重点联系企业2家。
  2002年,接待回乡探亲、旅游、观光的“三胞”11人次。
  党外人士工作
  1996-1997年,两次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县委领导通报全县情况,征求党外人士意见,为他们创造“知情、出力”的条件。
  1988年,对全县非党知识分子情况调查摸底,全县共有知识分子2934人。其中,非党知识分子1580人,占知识分子总数的51.1%,有专业技术职称1100人(高级10人,中级149人,初级941人),任县级职务的4人,获得省和国务院部委荣誉称号4人。
  1989年,重点在教育、卫生、科技、农牧等系统考察了解符合干部“四化”条件的非党知识分子代表人物,并建立档案,为人大、政协换届推荐干部人选。同年,在非党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部门建立联络员制度,共聘请非党知识分子联络员10名,定期听取其意见和要求。翌年,在县人大、政协换届中,安排1名非党副主任,3名非党副主席参选。
  1991年1月,县委制发《关于培养选拔非中共人士担任政府实职的意见》,就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标准、要求,使用党外干部范围、管理办法、搞好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等作了详细规定。3月底4月初,县委统战部组成调查组,对全县非党干部状况进行调查。据查,全县脱产干部4015人,其中非党干部1953人,占48.6%。非党干部中35岁以下1189人,36-45岁311人,46-50岁135人,51岁以上318人。兼职副县级非党干部4人,实职副科级5人,股级61人。具有高级职称11人,中级134人,分布在全县80个党政企事业单位,其中教育、卫生、农牧三个部门1334人,占全县非党干部的66.3%。在此基础上,会同组织部门对8名非党干部进行重点考察,向组织部门推荐实职安排对象4人,实际安排3人,建立起50人的非党后备干部队伍。
  1992-1998年,先后安排非党科级干部7人,非党副县长2人,政协副主席1人,政协常委14人,推荐1名党外人士担任县法院副院长。建立起全县党外知识分子联络员制度和同党外领导干部定期谈话制度。
  2000年,县委统战部与组织部门联合推荐非党干部参与“一推双考”,有5名非党干部被选拔为副科级实职领导干部,其中政府部门3名,司法部门1名,群众团体1名。按“一职双备”要求,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对已安排的16名非党副科级干部进行跟踪考核、培养。将2630名非党知识分子纳入专门登记管理。2001年,推荐增补1名外来投资民营企业家为县政协常委。全县有非党县级领导干部5名,科级干部13名。
  2002年,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就重大问题与党外人土协商、听取意见和建议。县委统战部参与筹备县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积极慎重地做好政协委员的人选协商工作。在确定的107名委员人选中,非党委员64名,占60%。提名推荐的22名东营市五届政协委员中,有党外人士15名。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