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08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电信
分类号: F606
页数: 2
页码: 374-375
摘要: 本节描述了利津县电信的发展概况,电报,市内电话,农村电话,长途电话以及无线寻呼等。
关键词: 电信 邮电局 利津县

内容

发展概况
  利津县自民国19年(1930年)设立长途电话分局,历经数十载,到1985年,全县有长途电话线路7条,其中实线7条,载波5条。市话线路13杆公里,农话线路222杆公里。
  1986一1989年,县邮电局先后完成利津至河口、陈庄至集贤线路架设工程,对利一路、利二路、北岭、陈庄、罗镇等线路进行迁移改造,更换了刁口和陈庄市话电缆,拆除了盐窝至利国的旧线路,新装50KW发电机组1台。利津县通信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
  1990年,利津县完成自动电话安装综合工程,将50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更换为HJ950-800门自动电话交换机,10月14日割接成功,从此,利津县告别了“摇把子”电话。其后,随着综合通讯楼交付使用,电力室、载波室、长话、农话交换室均新增大量现代化通讯设备。1993年,县邮电局开始办理国内公众传真和无线寻呼业务,蜂窝状移动通信开通并入全国通信网。同年开办“123”音乐台等特服业务。
  1994年,东营至利津60多公里光缆工程铺设完成,彻底解决了利津至集贤、陈庄、罗镇、汀河、北岭、盐窝、王庄等7乡镇传输质量和电路拥挤问题。翌年,利津至东营、利津至各乡镇全部实现微波传输和光缆传输,光缆达到76皮长公里。全县有184个村通上电话,占全县村庄的三分之一,其中店子乡、王庄乡实现村村通电话。
  1996年,投资1500多万元,对县城和农村光缆线路进行改造,并对县局和乡镇支局交换设备进行扩容,全县实现通讯传输数字化和主干线路光缆化。年内又有利津镇、盐窝、集贤、北宋4个乡镇实现村村通电话,全县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2.25部/百人,城市电话普及率14.9部/百人。同年,可视电话会议设备投入使用。
  1997年,将部分支局交换机更换成美国5ESS交换机,并配备发电机组、电池、电源等电力设备,对县局移动基站及其他通信设备进行扩容。1998年市话交换扩容3072线,农话交换扩容2752线,完成数据通信22个端口工程和市话线6个配区,市话管道20.17公里,市话、农话线路出局等项工程,市话线路扩容出局2600皮长公里。
  1999年,组织实施农村“三网一体”(电话网、宽带网、有线电视网)改造工程,县电信局承担北部7乡镇和渤海农场有线电视CATV光缆、发射机、光接收机设备的安装调试,共架设光缆127.1公里,安装发射机9台/处,光接收机及设备44台/处,信号到村镇237个,有线电视用户2878户。
  2000年,全县电信工程建设103项,总投资4000万元,新建接入网22处,扩容交换机25960门,增加电缆849皮长公里,光缆69芯对公里,涉及12个乡镇,17个交换点,508个行政村,全县入户主线平均达到21%。
  2001年完成利津光环网工程,经不断扩容和通讯电缆、光缆改造,到2002年底,全县通信干线17条,总长150多公里;固定资产6275万元;总机容量67996门,实占57833门。其中市话容量15924门,实占13778门,农话容量52072门,实占44055门。有固定电话用户57833户。业务经营范围有:电报、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数据通信等。
  电报
  电报业务分为天气、水情、公益、政务、普通、汇款和公电(公务公电、业务公电)7类,传递等级有特急、加急、邮送3种。1985年前,利津县电报电路走北镇转济南,使用上海产BD055机械电传机。有应急备用无线电台2部。1985年,电报电路走东营转济南。1986年,使用凿空机,以凿空纸条传递电报,电报传递质量得到提高。1987年电报电路并入省“256”自动转报系统。1988年,使用上海产BDD4202型中英文电子电传机,电报月交换量达到18558份。
  1995年推出礼仪电报,种类有:庆贺电报、吊唁电报、鲜花礼仪电报等。
  1996年以后,电报业务量逐年下降,到2000年3月,撤销报务班,电报业务与营业前台合并,以拨号方式与东营连接,传递电报,直达济南。,电报用电话专线2条,其中l条备用。
  市内电话
  1985年,有市话磁石交换机5台,500门,装机353户,附机8部,免费26部。市话杆路长13公里,有木质电杆190根,水泥杆139根,电缆长6公里,电缆芯长253公里,架空明线69对公里。市话用户中有修防段、人武部、电业局、麻纺厂、县政府等,与邮电局之间设有中继线。
  1988年出局电缆2条,520线对,装机达到312部。1989年,开通HJ905/800门纵横制市内自动电话。1990年市话装机128部。1991年市话塑缆7.8条公里,市话装机149部,总计达到717部。1992年12月,开通2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电话号码升为6位。1995年7月,从美国引进的SESS/3000门程控电话开通。1995年8月20日,利津电话号码全部升到7位。
  2002年,建设开通了市内移动电话(小灵通),当年发展用户722户。市内电话容量15924门,实占13778门。
  农村电话
  1986年全县16个邮电分支机构,均设有总机(磁石交换机),共有总机20台,载波电话终端机14部(其中3路载波机l部),会议电话终端机18部。交换机总容量830门,农话杆路总长222杆公里,架空明线508对公里,电缆长5公里,芯长915公里,电话机354部。
  此后,每年都组织架设新线路、改造老线路,增添现代化通信设施,1993年,农话线路增加56条,交换机容量增加566门。当年开通王庄、北宋、店子、前刘、明集、南宋、大赵、盐窝8个乡镇程控电话,全县有50%的乡镇开通程控电话,并入国内电话网。1994年,北部7个乡镇开通程控电话;1995年初,傅窝乡开通程控电话。至此,利津县所属16个乡镇支局,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建成本地网,并入国内电话网。
  之后,开始进行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架设乡镇到村庄的通信线路,大力发展农村电话。1995年,农话交换机容量增加988门,总计达到3670门。农话电路增加664条,达到762条。农村电话逐步形成发展高潮,1995一1999年分别装机739部、1501部、1700部、7750部、8032部。2000年装机26000部,全县电话入户率达到65%以上,利津县成为电话县。
  2001-2002年,先后完成利津光环网大赵至盐窝,集贤至傅窝,北宋至南宋、前刘,罗镇至渤海农场光缆工程,北岭、盐窝主干扩容和部分支局线路迁移工程。全县农话总容量达到52072门,安装44055门。
  长途电话
  1985年,利津县有长途电路7条,磁石供电交换机2台。此后,县邮电局每年都组织施工,架设新线路,对部分旧线路进行更换改造。1991年共有长途电路19条。1992年,利津至东营实现长途数字微波传输,长途电路增至79条,电话号码由3位升至6位,并入国内直拨网,实现国内长途直拨,区号为0546。1995年8月20日,电话号码升至7位。
  无线寻呼
  1993年,县邮电局开办无线寻呼业务,有人工台(126)和自动台(127)。1997年无线寻呼业务发展到1868部。1998年,无线寻呼业务划归东营联通公司经营。1999年5月,县电信局开通华旅寻呼,设人工台(95812)和自动台(95813),后随着无线通信快速发展和移动电话普及,寻呼台停办。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