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03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管理机构
分类号: F75
页数: 1
页码: 319
摘要: 利津县外贸公司隶属利津县供销社。从县供销社分出,升格为省属外贸正科级企业。其进出口业务均由东营市外贸公司管辖;劳动工资、业务归属省市外贸公司。
关键词: 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公司 利津县

内容

利津县外贸公司成立于1971年。隶属利津县供销社。1984年,从县供销社分出,升格为省属外贸正科级企业。其进出口业务均由东营市外贸公司管辖;劳动工资、业务归属省市外贸公司。
  1986年,县外贸公司内设工会、行政、财务、工艺、土产、畜产、粮油食品、储运等股室和综合商店、陈庄收购站,干部职工76人。下设店子工艺厂、北宋皮毛厂以及傅窝、罗镇、虎滩、盐窝、大赵、王庄6个外贸服务公司。
  1987年,经县编委批准,外贸公司内设机构由股改科(原设机构、级别不变)。
  1991年,建立芦笋综合加工厂。并在虎滩、明集、北宋、王庄四乡镇落实种植芦笋5000亩,翌年综合加工厂投产。
  1992年,县外贸公司下放地方管理,更名为“利津县对外贸易公司”,由省属企业改为县属企业。内设工会、人事行政、计划财务、综合业务、陈庄外贸收购站、劳动服务公司、加油站、青岛东部贸易实业公司(与利津县政府驻青岛办事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有干部职工117人。
  1993年4月,中外合资企业“东营三利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建成投产。生产的芦笋、葡萄罐头全部达到出口标准。
  1995年,成立利津县外贸总公司,内设工会、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下设东营三利食品有限公司、外贸粮油食品公司、外贸工艺品公司、外贸纺织土产公司等四个专业公司。干部职工187人。各专业公司业务上接受总公司监督,行政上受总公司领导,企业经营,独立核算,单设法人,单立帐户,自负盈亏。是年,外经贸部批准赋予利津县外贸总公司进出口经营权,从而结束了县级外贸单一收购调拨的经营格局。
  1997年5月,县外贸总公司内设工会、办公室、财务科。下设东营三利食品有限公司、外贸粮油食品公司、华洋包装装潢有限公司。干部职工293人。是年,深化企业改革,撤销外贸工艺品公司、外贸纺织土产公司,人员分流到东营三利食品有限公司、外贸粮油食品公司和华洋包装装潢公司。
  1999年2月,成立利津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简称“外经委”),综合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工作,下设办公室和财务科,核定行政编制5人。同年5月22日撤销利津县外贸总公司。其离退休、内退人员分流到三利和粮油食品公司。原所属三利食品公司、外贸粮油食品公司归口外经委。同年8月,三利食品公司改归县经委管理。1999年至2000年初,东营三利食品有限公司、外贸粮油食品公司、利津县纺织总厂相继破产。三企业破产后重组为股份制民营企业,即:东营利富得食品公司、利津富利贸易有限公司、雅美纺织有限公司,并继续经营进出口业务。
  2000年,金海织布有限公司、凯源进出口有限公司、东利纺织有限公司、博大食品有限公司、金泽毛纺有限公司、泰山纺织有限公司等股份制民营企业先后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全县进出口企业队伍不断扩大。 2002年3月,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更名为利津县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内设办公室和业务股,共有干部职工6人。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