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粮油储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00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粮油储藏
分类号: S37
页数: 1
页码: 308
摘要: 本文描述了1981-2002年的粮食收购储藏。利津国家粮食储备库建成,实行微机化、自动化管理,储粮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关键词: 粮食 粮油储藏 利津县

内容

1981年后,粮食收购量逐年增加,粮仓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对部分储粮条件较差的仓房进行了更新。
  1985年起,不断扩大储粮技术队伍,提高职工队伍储粮技术水平。粮食储藏仍沿用化学药剂薰蒸、低氧密封,、仪表查库等保粮方法。实行储粮责任到人,保粮制度不断完善,“四无”粮仓合格率历年均98%以上,没有发生储粮责任事故。
  1991年,全县有房式仓96座,容量1437万公斤。是年开办“粮食银行”业务,为农户代储粮食,当年收储500万公斤。
  1992年新建房式仓7座,增加容量363万公斤,此后,粮仓建设暂缓。
  1999年陈庄粮油公司、盐窝粮油公司和虎滩分公司各建平房仓4口。
  2001年,全县共有房式仓122口,总容量2165万公斤。但由于粮食企业经营困难,仓房年久失修,近40%的粮店仓房已经报废,部分粮站露天垛存粮食。是年7月,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落户利津,国家无偿投资2120万元,建房式仓8栋,仓容8000万公斤,承担国家专储粮任务。年内,利津粮食收储中心被山东省粮食局评为规范化储粮先进单位。
  2002年,利津国家粮食储备库建成,实行微机化、自动化管理,储粮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