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原盐产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96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原盐产销
分类号: TS38
页数: 2
页码: 274-275
摘要: 本节描述了1987-2002年袁艳生产技术,以及盐的年产量。
关键词: 盐场 盐化工 利津县

内容

1987-1991年,原盐生产采用传统的制盐技术,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产量不稳定,1987年仅生产原盐150吨,1989年产盐2250吨。
   1991年,推广塑苫结晶技术,当年上塑苫面积600公亩。1992年县财政拨18万元周转金支持塑苫技术改造,塑苫面积达到1000公亩。原盐产量上升到1万吨。此后历年产量在万吨左右。原盐是地产地销,主要作食盐、渔盐供应和滨南采油厂三矿热采锅炉用盐,年销量0.3万吨。1994年9月,由东营海港调往大连1万吨原盐,这是利津县首次大规模原盐外调。1995年,列入省局外调计划,调往河南开封、巩义3000吨。是年推行食用加碘盐,原盐不再作食盐用。1997年盐场遭风暴潮袭击,损失原盐3.1万吨。仍产原盐1.5万吨。2000年10月,同齐鲁石化签订原盐供应合同,当年供应3000吨。2001年供应1万吨,并成为齐鲁石化的固定供应单位。年底,与滨州化工厂签订原盐供应合同。2002年产原盐2.3万吨,销售2.01万吨。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