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93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分类号: F271.2
页数: 3
页码: 248-250
摘要: 本文描述了企业兼并,行业承包,租赁经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破产,出售。
关键词: 企业产权 产权制度 利津县

内容

1993年,利津县被省政府列为改革开放试点县,新一轮企业改革就此展开。依据《公司法》,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按照“试点带动,整体推进,因厂制宜,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思路,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1994年底,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企业48家,股本总额累计3624万元;8家企业实行破产,破产总额达1048万元(帐面)。县属工业企业中,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16家,其余企业实行“双全”抵押承包和资产目标责任管理。同时,对产权制度改革予以巩固和深化。已完成改制的企业,按照“保值增值、产业优化、机制转换、人员分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方针,抓好配套改革。年末,改制企业的经济效益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如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以后,产值、效益连续翻番,1995年在全国食品行业效益大面积下滑的形势下,取得了综合效益指标评比全省第7名的好成绩。到2001年底,全县149家乡及乡以上国有集体企业中有146家完成改制,改制率98%;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136家,产权制度改革率达到91%。其中,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80家,三资企业1家,兼并8家,出售18家,破产4家,公转私12家,注销27家,其他17家。由于县企业改制工作成绩突出,在2001年11月份召开的全市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上,利津县作为县区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全县工业企业改革,坚持“一企一策,因企制宜,多种形式”的原则,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出售、承包、破产等多种模式实施。2002年底统计,全县共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49家,其中县属企业75家,乡镇企业74家。完成改制146家,改制率为97.97%。实施彻底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140家,改制率为93.96%。按改制形式分,实施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15家,实施破产企业47家,出售53家,注销25家。按所属性质分,县属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66家,9家未完成。乡镇企业全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改制率为100%。
  企业兼并
  利津县汽拖修配厂(简称拖修厂)和利津县拖拉机站同是利津县农机管理总站下属的股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拖拉机站的业务逐年下降,经营困难。而拖修厂在改革中迅速崛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了配置有效资源,1988年11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拖修厂兼并拖拉机站,拖拉机站干部职工30人,固定资产42万元,流动资金3万元并入拖修厂。1988年12月兼并完成。
  利津县机械厂是县属全民所有制骨干企业,拳头产品是抽油杆。利津县农具厂是一家小型集体工业企业,主要生产小型农机具及其配件,无定型产品,自1980年始,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资不抵债。两厂同属机电行业,加工、功能、材料及市场基本相同,厂址一墙之隔,农具厂闲置的厂房、土地可为机械厂扩大规模提供条件。经两厂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机械厂以承担债务形式兼并农具厂。经县政府批复同意,1989年12月2日,双方在兼并协议书上签字,兼并工作完成。
  行业承包
  为充分发挥企业主管部门的积极性,1992年县政府决定对商业、粮食、物资、城建、农机、外贸、供销等系统内的企业实行全行业承包,并以利政发(1992)16号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
  (1)行业承包的原则:“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分成(或全留)、欠收自补”。
  (2)承包的期限与内容:承包期限原则上与新一轮承包期同步。承包的主要内容为:工业产值(或销售额)、实现利润、上缴税金、技术改造四项主要指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资金利税率、资金周转率、安全生产等辅助指标。四项主要承包指标,以县政府与各企业承包的指标为准,辅助指标以各系统所属企业新一轮承包合同数统一平衡计算。
  (3)对企业主管部门下放干部任免权,生产计划权,劳动用工权,企业工资分配权,上缴利润分解权,企业留用资金使用权。
  租赁经营
  东营市第二食品厂为中(二)型商办工业企业,在册职工229人。在生产滑坡、市场萎缩、效益下降,企业已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县政府于1998年9月26日以利政函(1998)17号批复县商贸委《关于东营市第二食品厂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同意把市第二食品厂的全部资产及绝大部分债权、债务收归县商业总公司经营和管理。1998年10月,县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同意由县化肥厂租赁食品厂有效资产,资产总额511.6万元,每年按租赁资产总额的5%向商业总公司缴纳有偿使用费,连续缴纳15年。1998年11月,县化肥厂与县商业总公司签订租赁协议,租赁期限为30年。由于种种原因,2000年4月终止协议。其它实行过租赁经营的企业有:雅美纺织有限公司租赁原纺织总厂的有效资产;利富得食品有限公司租赁原三利食品有限公司的有效资产;正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租赁县化肥厂的部分有效资产等。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
  全县县乡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主要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年1月,县体改委举办3期股份制培训班,重点培训企业的厂长(经理)和财务人员。3月份开始在县面粉厂、利津县第一机砖厂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1994年2月成立利津县企业改革办公室,随后出台《利津县关于股份制试点的实施意见》、《利津县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暂行办法》、《利津县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暂行办法》等文件。1994年6月派工作组和督导联络员进驻企业和各乡镇,并召开数次企业改制工作调度会,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展开。到1994年底,全县247家县乡企业中,新组建和改制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企业48家,其中县属企业16家,乡镇办企业32家。股本金总额达3623.3万元,其中国家股30万元,法人股2548万元,职工个人股1019.8万元,其它形式股25.5万元。入股职工为1544人,人均缴纳股金6604.9元。
  第二阶段:1999年3月至9月,县体改办公室深入县油脂化工厂、黄河口交通集团、纺织总厂、化肥厂等企业,对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劳动用工、内部分配、技术改造、企业改革、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并在社会上分发企业改革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9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企业改革工作会议。12月,成立利津县县属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
  县属企业改革领导小组,针对全县企业普遍存在着政企不分、产权不明以及富余人员多、债务多、社会负担多、非经营资产多等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成熟一个,改造一个,成功一个的办法,分阶段推进企业改革。所有企业都按照“产权制度改到位、职工身份改到位、经营机制转换到位”的要求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债权债务关系相对清晰,人员较少的小企业,或改制后留下的空壳企业,或人去厂空的小企业,采取直接注销或出售给个人后注销的方式进行改制。如大地皮鞋厂,刺绣厂等小企业。对于有净资产,经营状况良好,职工主动要求改的企业,则按股份制形式改制,并享受剥离扣除等优惠政策,如县落地油处理厂、锅炉安装公司等企业。对有资产,并且变现能力较好,但债务包袱较重的企业,则积极依法实施破产。
  破产
  陈庄农具厂是一家县属集体小型工业企业,由于企业经营管理、市场影响等原因,生产经营无法维持,于1994年3月对其依法实施破产,破产总额达104万元,成为全市县属以上国有及集体企业中首家破产企业。
  利津县鞋服厂自1988年10月由个人承包,至1990年3月,经审计,按合同应完成工业产值228万元,销售收入285万元,利润11.6万元,实际完成分别为36.38万元,47.54万元和-29.42万元,所得税应缴9.22万元,因亏损而未上缴。鉴于此,于1990年5月7日与承包人解除承包合同,鞋服厂停产。1994年6月依法实施破产。
  市第二石油机械厂因资不抵债于1997年破产。
  纺织总厂(前身为利津县麻纺厂)于1969年建厂,是县属国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自1989年始,一直处于亏损低效时期。截至2000年1月,有效资产6281万元,负债8499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35%,因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于2000年1月依法破产。
  东营市三利食品有限公司是由利津县外贸公司、山东省食品进出口公司、德国三福贸易有限公司三方投资,于1992年8月26日注册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当时注册资本是14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70万元)。截至2000年1月21日,有效资产4175万元,负债5555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33%,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于2000年1月依法破产。
  全县从1994年实施企业破产改制,到2002年底,累计55家企业依法实施破产,破产总额3.8亿元,涉及职工6768人。
  出售
  纺织总厂破产后,由雅美纺织有限公司购买,董事长个人出资198万元,副董事长出资138万元,其他干部职工都参与持股,全部以资金形式出资,仅此一项企业就募集股金1010.3万元。
  三利食品公司破产后,由利富得食品有限公司整体收购,接收原企业全体职工并积极吸纳职工人股,仅董事长个人就出资260万元,成为个人持股最大的股东。
  市第二石油机械厂破产后,由滨州客商崔国富等人购买。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