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灌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91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灌溉
分类号: S275
页数: 2
页码: 235-236
摘要: 本文描述了农田灌溉,利津县境域属退海之地,地下淡水资源缺乏,故以引黄灌溉为主。1958年后,宫家灌区、王庄灌区相继建成,全县农田灌溉面积逐步扩大。节水灌溉,利津淡水资源除降雨外,主要靠引黄河水灌溉,因此,节水灌溉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水资源 灌溉 利津县

内容

农田灌溉
  利津县境域属退海之地,地下淡水资源缺乏,故以引黄灌溉为主。1958年后,宫家灌区、王庄灌区相继建成,全县农田灌溉面积逐步扩大。
  1986年,全县农田灌溉面积29.01万亩。1991年,全年引水2.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40.19万亩。1995年,宫家、王庄两大灌区共计引黄河水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43.84万亩。2000年,灌溉面积51.68万亩,并为农田灌溉蓄水5.37亿立方米。2001年,针对黄河水量小的状况,突出抓“早、多、抢、省”四字方针,共引黄河水3.1亿立方米,灌溉面积51.93万亩。2002年,农田基本建设搬动土方1.5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5.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全年引水4.89亿立方米。
  节水灌溉
  利津淡水资源除降雨外,主要靠引黄河水灌溉,因此,节水灌溉显得尤为重要。
  1999年,利津县开始实施节水灌溉工程。首次实验在北宋镇,选择地片土质为沙壤土,种植作物为芦笋、玉米、采用喷灌灌溉。工程总投资119.53万元。主要用于输变电、扬水站、田间工程等配套设施。该工程扩大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00亩。
  2001年,在北岭乡建设高科技示范园节水灌溉工程。工程集中分布在北岭乡政府驻地周围,北至老草桥沟,南至王庄总干渠,西临刁口河,东靠北二支沟。在示范园内完成土地平整,建成蓄水坑塘7处,水库2处,蓄水能力50万立方米,打机井30眼,衬砌渠道4公里,铺设PE管线1.8万米,共投资307万元,其中市水利局投资60万元,县财政投资80万元,乡村自筹167万元。工程控制灌溉面积8000亩,每年节水200万立方米,比土渠灌溉节省土地450亩,节电120万千瓦时,省工4万个,工程实施后项目区新增露天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年增产蔬菜150万公斤,时为全县乃至全市一流的微、滴灌溉工程。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