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疾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89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疾病防治
分类号: S851
页数: 1
页码: 218
摘要: 本节包括防疫,检疫,治疗。
关键词: 畜禽卫生 畜禽防疫 利津县

内容

防疫
  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全县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开始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1990年,全县建立3级防疫网,实行防疫技术承包,有9个乡镇,325个自然村,2.8万户参加。共承包大牲畜1.5万头,猪1.96万头,羊2.5万只,禽44.8万只。乡镇兽医站与村签订承包合同,乡财政统一收缴承包费,分批拨给兽医站,并对生猪免疫程序作了调整,改每年春秋两季防疫为常年防疫,村村设立防疫员。
  1994年,继续强化预防措施,全年大牲畜防疫1.1万头,生猪2.1万头,羊1.9万只。防疫雏鸡80万只,有效控制了畜禽疫病的发生。
  1997年,防疫部门向社会组织供应猪二联苗5万头份,禽IV苗150万只份,I系苗50万只份,新城三联10万只份,法氏囊150万头份。防疫大牲畜3万头,猪12万头,防疫密度为90%。禽防疫500万只,密度为95%。全县规模养鸡场、养猪场程序化免疫达100%。199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开始实施,全县防疫工作重点转移到5号病强制免疫上。至2002年,防疫密度均达100%,并且在东营市率先实现对生物制品统一专供,年累计向社会提供冻干苗760万羽份,油苗90万毫升,使防疫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检疫
  1986-1990年,共检疫大牲畜3.7万头,生猪12万头,羊116万只,活鸡200万只,肉类6460吨,皮张30万张。
  1995年后,畜牧业发展迅速,检疫工作量越来越大。1997年,检疫大牲畜2.7万头,生猪10万头,,羊22万只,活鸡57万只,肉类160吨,皮5万张。2002年,加强生猪定点屠宰检疫工作,做到人员到位、检疫到位、管理到位,严禁病死及无证畜禽和注水肉上市。全年产地检疫3万头,产品检疫3万头。
  治疗
  县畜牧兽医站、药械服务部及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着全县疫病的普查、治疗工作。1987年3月至1990年9月,全县进行畜禽疫病普查工作,完成1500份统计表格分析整理和2.2万字的资料分类注解任务。1988年至1991年10月,全省布氏菌病普查,完成羊3000只,牛395头,猪354头的血样化验和定性,645份病料检验,并写出布氏菌病防治报告,1991年8月,一次通过省、市验收,达到省布氏菌病控制标准。
  1991年7-8月,境内一度发生牛流行热病,共发病1.16万头,占存养量的61%。全县畜牧兽医人员迅速行动,精心治疗,没发生一例死亡事故。1995年后,随着防疫工作的加强,各类疫病逐渐减少,但小家畜及养禽的逐年增多,特别是“宠物”的出现,小家畜和禽的治疗工作量加大。全县8个乡镇兽医站都有药械服务部,县兽医站在县城和陈庄设有两处畜牧兽医服务部,另有私营畜牧兽医服务部48处。2000年,畜禽防疫工作,完成新城疫、法氏囊、鸡传支、牛五联等疫苗防疫3410.8万头(份),W防治180.1万头(份)。
  2002年,增设县动物防疫站,配备防疫面包车一辆,全年检疫畜禽600万头(只),完成“W”免疫500万毫升,并实行生物制品统一专供,年累计向社会提供冻干苗2500万羽份,油苗80万毫升。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