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计划执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81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计划执行
分类号: C935
页数: 3
页码: 159-161
摘要: 科技、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成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低,农业受制于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关键词: 计划管理 利津县 管理机构

内容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期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6598万元增长到1989的27410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3.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43元,增长到1989年的582元,增长13.5倍;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398.2万元,增长到1989年的1224.3万元,平均每年递增10.75%。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期间,各项计划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64亿元。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0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27.3%。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5.81亿元,比1990年增长6.65倍,年均增长36.2%。第三产业增加值1.9亿元,年均增长11.2%。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995年的54:29:17。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显著增强。农业开发成效显著,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各业的比例由1990年的60:2:18:20调整为1995年的45:2:30:23。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9.8亿元,年均增长62.6%。工业发展步伐加快,逐步形成以石油化工、石油机械、纺织、建筑材料、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多元工业体系,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全县财政总收入4137万元,同口径比1990年增长1.95倍,年均增长24.2%。基础设施,投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期间,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5年增长89,5%,年均增长13.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594元。全县地方财政收入9038万元,比1995年增长188.8%,连续14年实现收支平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63亿元,是“八五”期间完成投资的5.79倍,年均增长35.7%。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2亿元、9.2亿元、5.6亿元,分别比“八五”末增长14.7%、171.4%、189.6%,年均增长2.8%、22.1%.23.7%。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95年的54:29.:17调整为32.6:41.8:25.6。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累计实现出口创汇总值1830万美元。企业改革进展顺利,全县所有乡及乡以上国有、集体企业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重点骨干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兴起,形成各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教育、卫生、住房、医疗保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顺利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发生明显变化,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有96个村通过小康村验收。广播、电视、体育、文化、卫生、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气象服务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01年是“十五”计划(2001一2005年)的开局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4亿元,同比增长15.4%,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亿元,同比增长6.6%,完成计划的100.9%;第二产业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19.6%,完成计划的102.3%;第三产业增加值6.7亿元,同比增长15.4%,完成计划的101.7%。其他各项主要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农民人均纯收入2843元,同比增长7.7%。农业生产继续抓好万亩渔农示范样板园、万亩芦笋示范样板园建设,实施北岭万亩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一期工程、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北岭蔬菜批发市场完善配套工程。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进增量优化与存量改造,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7亿元,同比增长14.6%,完成计划的101.3%。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交通邮电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客运量96万人,同比增长4.9%,完成计划的105%;货运量481万吨,同比增长11.2%,完成计划的106.9%;邮电业务总量3186万元,同比增长23.8%,完成计划的132.3%。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引进已投产、在建项目490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9.13亿元。民营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新增个体工商户1172户。民营经济纳税额2547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3.4%。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同比增长7.5%,完成计划的100.1%。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利津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津六路、利一路、利二路、利三路西延、欧式商业街等工程相继竣工。市场需求状况继续改善,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亿元,同比增长10.8%,完成计划的100.8%;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103.2%。出口企业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全年实现自营出口1178万美元,同比增长45%,完成计划的117.8%。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886万元,同比增长23.17%,完成计划的111.2%。各项存款余额12145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09013万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8978万元和23221万元。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2002年,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9%,完成计划的10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2亿元,同比增长2.3%,完成计划的的100.6%;第二产业增加值12.76亿元,同比增长16.8%,完成计划的100%;第三产业增加值7.98亿元,同比增长19.90%,完成计划的100.3%;其他各项主要指标都完成或者超额完成计划。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效经济作物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019元,同比增加171元,增长6.2%,完成计划的100%。工业生产速度与效益同步提高,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19.7%,完成计划的101%。交通邮电事业稳步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同比增长13.4%。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凤凰广场、水厂、利五路、利六路、利七路建设和利一路景观改造工程如期竣工,经济适用房建设基本达到入住条件。小城镇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内外贸易健康发展。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亿元,同比增长15.3%,完成计划的105.3%,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103%,进出口总额2700万美元,同比增长75.2%,完成计划的180%。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369万元(按税制改革后口径完成8806万元),同口径计算增长13.28%,完成计划的103.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3亿元、2亿元。科技、教育、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成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低,农业受制于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