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治河财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77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治河财务
分类号: K928.42
页数: 4
页码: 133-136
摘要: 本文描述了黄河治河经费,水费征收,料物器材,资产设备。
关键词: 黄河 治河财务 利津县

内容

治河经费
  1985年前的各项经费前志记述甚详,兹不复述。
  1986年,治河经费分列中央基建经费、水利基金、以工代赈、防汛岁修、事业管理一般经费等项目。
  1995年,县河务局改为管理施工单位后,中央基建经费取消,改列河口治理经费,1998年又改列水利基金拨款。
  以工代赈拨款,主要是对地方以工、以物支援工程建设的拨款方式,自1990年始,到1995年止。
  事业管理一般经费采用全额预算管理、差额拨款、以收抵支的管理体制。1996年后,采用定额补助、超支自负的管理体制,事业管理费不足部分靠经营创收解决。
  1986-2002年治河经费拨付情况如表:
  水费征收
  按上级有关规定,自1980年起,对黄河用水由河务部门征收水费。宫家、王庄、罗家屋子和东关引黄涵闸,皆安排专人管理,设置水流计量设施,严格执行上级引黄供水调度指令,保证了油田建设和地方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1980年后,对水费价格和征收范围进行了多次调整,并与各用水单位协商,根据实际用水情况,调整供水结构,制定了供水、用水、节水协议,确保了水源供应和水资源费的足额征收。1986-2002年计征收水费2322.21万元,减轻了国家治河经费负担,促进了河防建设。历年水费征收情况详见下表。
  料物器材
  黄河上修做险工、护滩埽坝和防汛抢险,需用大量农作物秸杆、柳枝、苇席、麦穰、麻袋、编织袋等,称为秸料、柳料、软料,还有石料、木桩、麻绳、铅丝等料物和各种抢险修工所用工具器材,平时由各段按限额备存,用后即补。
  利津历来遵循国家储备、社会团体储备和群众备料三结合的原则安排。
  国家储备是指河务部门按防汛需要和限额而储备各种防汛抢险物资。主要包括石料、铅丝、麻袋、木桩、蓬布、绳料、编织物、发电机组、冲锋舟、查险用照明灯及常用工器具等。2001年底,利津段国家储备河防物资总额达555.08万元,基本能满足中、小洪水抢险需要。所存物资中有:备防石5.66万立方米、铅丝14.24吨、麻料24吨、袋类21.19万条、蓬布13块、土工布2700平方米、编织布2800平方米、木桩3600根、冲锋舟4艘、发电机组136千瓦/5台、油锯5个。小型工具类存月牙斧128把、打桩锤42个、手硪20盘、铁锨400张、架子车80辆、碘钨灯100套、手锯200把、抛石排4个、查水灯具110盏。上述物资分别存放在各防洪工程段和各工程附近的河务段仓库中。全段共建有各类物资仓库77座,总建筑面积1963平方米。
  备防石皆存于各险工、护滩坝段之上,随使用,随采购添加,保证库存限额。1986年后,历年石料周转情况如表:
  社会团体储备是指县内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筹集和备存可用于防汛抢险的物资。主要包括各种生活用品、食品、燃料、运输工具、通讯器材、救生器材、发电照明设备、抢险器材料物等。1988年以后,加强防汛责任制建设,河务部门每年都安排专人与县粮油公司、供电公司、燃料公司、商业局、电信局等单位签订社会团体备料责任书,每年落实粮食1500吨、铅丝15吨、雨衣500件、汽油2080吨、麻料10吨、电缆皮线50千米等大量料物器材。
  群众备料是指沿河群众储备自有的,可用于防汛抢险的物资。主要包括各种抢险工器具、运输车辆、树木、秸柳料等。每年汛前由河务人员会同乡、村负责人将群众之柴草垛、麦穰垛、麻袋、旧棉衣棉被等评估作价,书写醒目标记,登记注册,户有户存,防汛时就近取用,用后付款。
  防汛物资管理。执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国家储备物资由河务部门专人管理,供防洪防凌专用,不经上级批准,不得挪作它用。防汛消耗后,即按限额添置补充。社会团体储备物资和群众备料,采用汛前号料、登记注册、备而不集、户有户存、用后付款的办法管理。
  资产设备
  1986年,县河务局固定资产总值441.74万元。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县河务部门拥有施工机械、办公设备、交通、通信设施等逐步增加,科技水平提升。到2002年,县河务部门拥有办公用微机28台、通讯设施1套、喷灌设备l套、各类汽车19辆、拖拉机17部、推土机6台、铲运机43台、802机车41台、装载机1台、吸泥船2只、泥浆泵10组、挖掘机3台、刮平机6台、核子密度仪2台等,价值1396.92万元。全局拥有资产总值达33435.60万元。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