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表水和地下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7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表水和地下水
分类号: X21
页数: 1
页码: 71
摘要: 本章技术了利津县地表水与地下水,县境降水产生的地表水径流量多年平均为1.17亿立方米,90%以上的降水形成径流汇入排水河道而入海,利用率很低。津域地古为渤海水域,在成土和发育过程中,一面受河流泥沙淤淀,一面受海水浸渍,深层土壤大都是含盐度很高的重盐土,浅层地下500米之内基本无淡水。
关键词: 水资源 地表 地下

内容

地表水
  县境降水产生的地表水径流量多年平均为1.17亿立方米,降水时间多集中于夏季,地面拦蓄能力较差,除农作物及自然植被少量吸收,以及水面蒸发和入渗补给地下水外,90%以上的降水形成径流汇入排水河道而入海,利用率很低。
  地下水
  利津域地古为渤海水域,在成土和发育过程中,一面受河流泥沙淤淀,一面受海水浸渍,深层土壤大都是含盐度很高的重盐土,浅层地下500米之内基本无淡水。据省、市水利部门物探勘测,除黄河滩区、黄河故道以及县境南部成土年龄较早的个别点片,在5- 30米处有微量淡水外,绝大部分地区为全咸区。
  浅层地下水受黄河侧渗和海水顶托,潜水位高,出流微弱。全县地下水平均埋藏深度2.89米,变幅0.7-0.9米。潜水藏埋深度小于1米的面积占总面积的0.15%,主要分布在利津镇的大刘家夹河以西和盐窝镇的前、后左村的水稻区,一般埋深0.7-0.8米。埋深l—2米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7.49%,主要分布在利津镇、盐窝镇、北宋镇的稻田区;埋深2-3米的面积,占总面积的30.82%,主要分布在北宋镇、利津镇的绝大部分地区;埋深3-4米的面积,占总面积的45.43%,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和褚官河、太平河下游;埋深在4-5米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11%,主要分布在陈庄镇东部的河滩高地和北岭乡、盐窝镇之间的缓岗带。仅在县境南部少数沿黄村打出淡水井供人畜饮用。

知识出处

利津县志(1986~2002)

《利津县志(1986~2002)》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6

《利津县志》(1986-2002),旨在存史以鉴兴衰成败之理,资治以寓因革损益之训,教化以启爱国爱乡之情,兴业以济人民富裕幸福之道。全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精心谋篇,广征博采,科学考证,去粗取精,实事求是地记述了 1986年至2002年我县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诸方面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是一部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县情百科全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