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物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道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66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人物传略
分类号: I042
页数: 4
页码: 288-291
摘要: 人物传略包含王昇、王功臣、王儒、王柳、王松年、王保光等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人物 人物描写 人物塑造

内容

一、内传:王异
  王氏先祖异,于1369年(明洪武二年),在官方移民中,由山西省洪洞县广济寺老槐树下分发,迁来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现广饶县)城东北50华里一小河道口处立村——名曰;王家道口村(现王道村)。始祖舁为了生存,为了繁衍,在他乡异土开始了荜路,蓝缕的创业,不辞劳瘁地耕耘。先祖们的血泪和汗水浇灌了古小清河畔,乐安(现广饶县)大地这片热土,推动和发展了王道村的经济。在文化上、心理上、习俗上经过长期的掺和交揉,培育出新的文明种子,对王氏族人的融合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六百多年来,王道人在这块神奇古老的土地上,继承和发扬先祖们的不辞劳苦、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创业、愈挫愈奋的精神,档风浴雨,振家兴邦。今天王道村,政通人和,百业振兴。现王氏后裔为始祖撰传,旨在让后人知宗明、祖笃王族之大义,激爱国、爱乡、爱家之情,体会“兄弟阋墙”古训,免于“萁豆相煎”复萌;要凝聚王族之向心力,报本溯源,铭功昭德,让王道先祖生息之地,再度辉煌。
  王功臣
  今夫德莫于去私惠莫重于济困以故门高阀阅富贵或以累其心家守清寒贫贱足以移其心志甚至囊橐充盈淄铢比较金玉满列子母相权如乡谊德惠公著盖倜乎远矣中年举进士不第晚授生徒循循不愧先贤之雅广施升斗熙熙无异古圣之风所以德者修齐惠昭间里阴骘动于上苍磨绂兆于下地爰生翼子三人曰飞龙现龙乘龙少年游庠晚成端贵大器愚乡里等不忍湮没其德惠爰制为溢敬送于功臣先生求文于予予为之掇其实录挹其方徽以昭德惠于无穷云
  岩
  崇祯二年三月三日也乡谊兵科记事孙杰敬撰
  (摘录1962年版本《王氏族谱》)
  王儒(生卒不祥),生活在清朝末年,饱读诗书,科考不第,从事教书。
  其人品德高尚,任劳任怨,忠诚于教书育人,名闻四方,门人甚众。弟子为公表扬道学,故敬立匾额四字:“职司木铎”。
  王柳(生卒不详),生活在清朝末年,自幼读书,专攻医学,晚年,医术造诣很高,以超人的医术济世救人,名扬乡里,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众称“神医”——王柳。
  王松年( 1865-1928),字,金诰,庠生。科考不第,后教书行医。生徒满门,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传为佳话。1891年小清河治理工程开工,参与了段落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为王道人的种地、交通、千古之利提供了方便,做了贡献。王道后人世代称颂。
  王保光(生卒不详),王姓二十世祖,能文善武,力大超人,多施善事,受人尊敬。他根据历史故事并且以诗的体裁,用文字组画而成的两头牛画,名曰“九九消寒图”,深受人们的称颂。
  王保恕,(生卒不详),上过私塾,曾到东北乡教过书,写一手好字,在村里有一定的威望。大事小事善于出面协助解决,为村里办了不少有益之事。特别是在光绪十四年发动和主持了王氏谱牒的修续,把王氏谱牒在崇祯年间,因兵燹失谱昭穆紊乱,亲疏无分,进行了清理支派,使其泾渭判然,庶名氏无失。为王氏迁移以来的六百多年,一脉相延,无泾渭之浊,世系确然起到了重大作用。
  王菊年,1878年生,上过私塾,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环境的熏陶,思想正派、道德高尚。后任王道村首士多年。在任职期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带领村民,修筑护庄围子墙;建村南头小河上的“通济桥”;重建“王家祠堂”;调解民事纠纷,受到村民们的爱戴。为王道村的安定团结、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1943年日本鬼子联合汉奸围剿王道村,遭到毒打,后病逝。
  二十世王贯英之妻——李氏。两人结婚不久,贯英在村南实验土炮射程中,因炮身爆炸身亡。年仅十八岁的李氏,一直没嫁,独守贞节以高寿终,本族后人为传扬其美德,特立“洁白可风”石碑,启迪后人。广饶县民国25年编撰的县志都有收录。
  王崇法(生卒不详),自幼家境贫寒,因生活所迫,进入戏园学戏。少年登台演出,青年时期已是潍坊、烟台等地区的京剧名角,曾经与国家级京剧名角配过戏。晚年回归故里——王道村。在王道村创立了京剧子弟班,培养了王之松、王翰殉、王乐田、王兴龙、王金魁王曰堂等一大批优秀京剧艺人,并为王道村留下了两部《戏考》,以传后世。王崇法为王道京剧班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
  王树训(生卒不详),从小好唱戏,对吕剧特别爱好,到了青年时期,自己组织人员,自费外出参观学习。回到家里,再招集爱好吕剧者,组成吕剧戏班。边导边学,与王世儒、王守宗、王述万、王重祥等,成功地创演了“双换”、“借年”、“小姑贤”、“王定保借当”等吕剧剧目,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在其创建吕剧班的基础上,先后又涌现出了王宗山、王守松、王效文等140余人的吕剧艺人。每逢春节,从初二开始一直上演到正月十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在广饶县文艺汇演中,还曾多次荣获过优秀戏曲演出奖。
  王述彬男,1915年8月1日生,出身于贫农家庭,从幼年起就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1945年1月为了翻身求解放,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参军后,在广北县独立营任新兵排排长,是年4月加了人中国共产党,参加过辽沈、淮海、渡江、解放海南岛等战役。先后曾任过第四野战军特务营班长、排长、副指导员;387团供给处指导员;广西武州市公安局总务股长、科长、采购局副局长;广饶县副县长、淄博市搏山区副区长、垦利县副县长、垦利县生产指挥部副指挥等职。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1978年离休,1999年古历11月20日病逝。
  王兴道 1915年生,194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一生从教。曾教过私塾,从1944年起,从事党的教育事业,任过校长,名闻四方,门生众多。为党的教育事业和王道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1963年离休,2001年春病逝。
  王玉堂 1924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县大队战士,渤海军区一团一营三连战士,华野十纵队二十八师警卫员,工程兵学校保卫科干事,工程兵一一二团七连指导员、团政治处助理员。1961年9月调济南部队工程兵保卫处任助理员、一一一团三营教导员。1964年转业到昌潍专区人民医院任支部书记。1986年离休,享受副县级待遇。1996年逝世。王重光 1912年生,1948年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七区任财粮助理。1949年南下,在干部团某组任组长。后到上海大场区管委会工作,任川沙县小桥区区长。又调浦东区供销总社任书记。因眼疾提前离休,享受副处级待遇。1998年病逝。
  王汉君 1906年生,中共党员,1948至1954年任王道村党支部书记。1955至1959年任王道村党支部副书记。1960至1961年任党支部委员。1962至1972年任王道村二大队党支部委员。1984年逝世。
  王玉林 1923年生,中共党员,1945年参军,在广饶县二中队,后转野战部队某连战士,在惠民战斗中负伤,后转业回乡,于1948至1954年任王道村党支部委员。1955至1961年任王道村党支部书记。1962至1966年任王道村三大队党支部书记。1967年逝世。
  王俊山 1919年生,中共党员。1948至1961年任王道村党支部委员。1962至1967年任王道村一大队党支部书记。1968至1974年任一大队党支部委员。1975至1979年任王道村党支部委员。2002年逝世。
  二、外传:
  王伶君,女,是王道村才人之一,出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生得聪明伶俐,从小不爱红妆爱文墨,专爱到私塾房里玩耍,听先生讲课,先生、学生们也不以为然了。她也掌握了不少的文墨知识。长大后出嫁三岔村孙三杰为妻。孙三杰1625年(明朝天启乙丑年)考中贡生,1627年,官封兵科记事,兼太子学老师、主考官。王伶君随夫在京,也发挥了自己的才能,辅助孙三杰做了大量工作。与娘娘相处的也很融洽,深得娘娘的赏识。
  有年,王道王姓青年与桓台“王半朝”家在古小河中搞运输的船队,发生纠纷,“王半朝”家依仗权势,一张诉状把王家告到了朝庭,皇上以“海匪海盗”罪名,批捕了王道王姓九个青年。王伶君得知此事后,上下找人说情,特别是做通了娘娘的工作,才把事情平息,人得以释放。青年们平安返回后,大长了王姓的威风,周边县、乡及本村其他姓氏,对王姓也都刮目相看。从那时起,古小清河上行船的船家与船队都认为,王道姓王的不好惹,遇事都要让着三份。从此也传下了,“草桥往下去了王家道口,就是三岔”。这样的传言。
  王伶君的所做所为,为王姓在王道的扎根、繁衍、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王道村志》

王道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明朝洪武二年先祖来此立村,至今已有636年。先辈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着这片挚爱的热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子孙,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王道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现全村5个姓氏5个家族,在不同的年代,因不同的原因聚居于此,不论人村先后、宗族大小,皆能尊老爱幼、睦邻友居,同舟共济,共同维护王道村大家庭的利益,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