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世俗礼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道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65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世俗礼仪
分类号: K892
页数: 10
页码: 258-267
摘要: 世俗礼仪包含婚姻、结婚的坐具、服饰、礼仪、婚礼程序等内容介绍。
关键词: 风俗 中国 风俗习惯

内容

婚姻男女结婚叫喜事,也叫红事-王道村的结婚风俗大都先经人介绍或自由恋爱。到结婚年龄后,取得合法手续,先征得有关人士或部门同意(登记),方能结婚。还必须男方到女方家去娶。娶前要做的有传号、换庚贴、送柬、同日子纳彩、上头等项程序。传号(又叫换号),这就是订亲。号的写法是竖排,男号写:谨将姓字敬达名门XXX字XX鞠躬。女号写:谨将姓字敬覆贵府,XXX字XX鞠躬。男柬的格式是:久仰名门欲攀无因,幸藉冰语,愿结秦晋。兹以敝之x子(或x孙)与阁下之令嫒(或令孙女),共结丝罗,永定百年之好,允皆琴瑟,预联两姓之姻。兹届良辰,肃具彩笺,敬求金诺,恭候德音。右启,大德望XX翁X老姻阁下。姻愚弟XXX顿首拜XX年X月X日谷旦。
  女柬的格式是:素幕高风,欲攀无从,捧读华函,实增光荣。今以仆之x女(或x孙女),与阁下之令郎(或令孙)缔结良缘。庆笃婚姻之美。朱陈缔好,永偕伉俪。谨遵台命,谨以赤笺。右启,大姻望XX翁x老姻兄台下。姻愚弟XXX鞠躬。XX年X月x日婚盟。
  建国前,男方向女方要庚帖,建国后逐步取消。庚帖的格式是男方写:敬请淑造。眷弟XXX顿首。女方回庚帖时写:坤命XX年x月x日x时。姻眷弟XXX鞠躬。
  结婚前需同日子,由男方家长带足礼品、婚呈和尚未交足的财礼到女方家。婚呈的格式是:迪吉全书,选择佳期宜细详,不犯岁命与魁罡。x月嫁娶大利月,XXX日合周堂。新人开脸前一日,面向x方最为强。穿衣坐帐上下车,喜神是在XX方。送嫁女客忌三相,XXX外余皆良。吉期良辰成婚礼,x时过门大吉祥。美满姻缘,地久天长,齐眉偕老,百岁安康。贵府贤女宜用x月X日X时过门大吉。
  结婚的坐具 1947年前,结婚用花轿。新郎坐的叫官轿,用蓝底花帷子。新娘坐的花轿,用红底鲜花帷子。1947年以后不再坐轿,改成新郎骑马,新娘坐乌拉轿车子。六、七十年代改为乘坐自行车。八、九十年代以来,改坐小汽车。
  结婚的服饰清代,新郎穿长袍、马褂,民国初时只穿长袍。新娘的服饰,清朝与民国基本一样,都是红袄长裙。建国后,新郎不再穿长袍,新娘不再扎长裙。九十年代后,新郎穿西服,新娘穿婚纱。
  结婚礼仪结婚之日,男方到女方去娶。解放前用花轿,男方坐的叫官轿,蓝底红花。女方坐的叫花轿,红底锦花,旗锣伞扇,旗分青道旗和老虎旗,锣是用来开道的,伞形很大是上下轿用,扇是用来摆排场的。男的头戴宫花帽,身披红绸子十字结花,似状元及第打扮(名为小登科);女穿覆衣配戴凤冠等头饰。解放后用车,男方骑马。到七十年代改用自行车载。现用小轿车,大部分都录像。解放前新娘下轿后足不踩地,用红毡铺地或用彩布铺地。男的在前边走,女的由嫁客搀扶在后边跟,一起进新房。解放后逐步不用。
  拜天地是结婚的一大礼项。解放前有族长上香领亲。解放后桌后挂毛主席像,向毛主席敬礼,表示幸福多亏共产党、毛主席。现在有司仪主持按程序进行,场面热闹。结婚当天晚上贺喜酒,旧称和卺酒。第二天也叫三日,女方娘家来人迎回。第三天是六晌,女方来人送接新娘,也有回“双九日”的。回完门后结婚礼仪完成。
  婚礼程序
  一、典礼开始
  各位来宾、亲戚朋友,还有街坊邻居,大家好:
  在今天这个不平凡的大喜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XXX先生和XXX女士的新婚大喜,在此,我代表新郎新娘向前来贺喜的宾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我宣布,结婚典礼现在开始。请新郎新娘入场,锣鼓、鞭炮
  二、证婚人证婚
  大吉的日子喜事多,喜庆时期添新人。在这大喜日子里,一对新人,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相识、相知、相恋、到相爱,有情人终成眷属,盼来今天的幸福时刻。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证婚人为两位新人证婚。
  朋友们,让我们为两位新人祝福吧,祝愿他们在事业上鹏程万里,生活上幸福甜甜蜜蜜。
  三、结婚宣誓
  此时此刻,新郎新娘都陶醉在无比的幸福之中,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倾诉心中的恩爱。
  我相信到场的各位都在关心着你们,都想听一听你们两个的相恋、相亲、相爱的过程,你们能让大家欣赏一下吗?
  下面我们欢迎新郎先说(新郎说完新娘再说)。
  四、拜天地
  一段序曲之后,我们言归正传,待新郎新娘放松心情、调匀呼吸,下面就要开始拜天地。
  一拜天地:一鞠躬,愿今年又是风调雨顺;二鞠躬,望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三鞠躬,愿大家x年大吉,万事如意,家家安康!
  二拜高堂:大家看,新郎知书达礼、英俊潇洒;新娘如出水芙蓉、美若天仙。正是由于父母的辛勤养育,才有了他们幸福的今天,为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请新郎新娘向父母谢恩。拜高堂! (转身,向父母三鞠躬。新娘改口叫爸妈,掏红包。)这一声发自肺腑的”爸、妈”,喊出了新娘对两位老人无限的深情,也喊得两位老人心花怒放。
  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到来了,下面请新郎新娘拉开距离,夫妻对拜。(他们两人相亲相爱好几年,平日里,花前月下少不了拥拥抱抱,今天当着大伙的面,可能有点不好意思,要好的哥们可要帮帮忙,要他们鞠躬90度。)(新郎新娘对拜)一鞠躬,一拜夫妻情深;二鞠躬,二拜事业辉煌;三鞠躬,三拜子孙满堂。这真是天长地久永结伴,鸟语花香长相知。青枝绿叶姻缘美,夫德妻贤恩爱长。
  五、领导致贺词(长辈讲话)
  纯真爱情如花艳,美满婚姻比蜜甜。为了能永记住长辈的教导,使婚姻更加幸福美满,下面请新郎新娘的长辈(单位领导)讲话,大家欢迎。[领导或长辈讲话]
  六、请新郎新娘表演节目
  1、叫做心灵的呼唤,也就是喝交杯酒。规则:动作要规范自然,酒满不撒。大家是最好的裁判,只要大家鼓掌就算通过,感情深一口闷。[喝交杯酒] 2、叫做团结协作,也就是吃苹果。规则:君子动口不动手,必须同时咬到。[吃苹果]让我们以此来祝福新郎新娘同心同德、共走人生路。
  3、爱情接力。人生就像一场接力赛,祝愿新郎新娘在人生道路上风雨同舟,将爱情进行到底
  4、克服困难、共渡难关:(两人分别站在同一条板凳的两端,相对走,主要是看新郎、新娘相遇时怎样走过这独木桥)。
  七、婚礼结束
  让我们再次祝愿新郎新娘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进取、创造辉煌;在生活上甜甜蜜蜜、白头到老、到老不白头。希望他们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善邻里,早生贵子,儿女双全,但不违反计划生育,当然要看新郎新娘的本事了。到那时,又是我们亲朋好友相聚之时。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送新郎新娘入洞房。婚礼结束。
  贺喜建国以前,对结婚的贺喜,贺礼者多为同族亲近和朋友,贺礼多为馍馍、点心、或钱物。现在多为送现金,数额不等。
  生育妇女生小孩叫坐月子。街坊邻居送鸡蛋,通过做八天或十二天,由娘家和婆家的亲戚们来看小孩,都给小孩钱和衣物。二十天时,坐月子者被娘家人接回娘家叫住满月,等到小孩一个月的时候,叫做满月,满月后即出月子。
  命名婴儿出生后,由长辈为其起一个乳名。女孩无大号,婚后在姓前冠以夫姓,称“某某氏”。建国后,此俗废。
  百日与周岁小孩生下来一百天做百日,亲朋送一百个小馒头(实为99个)叫百岁,分给街坊四邻和族人或投放在井里、湾里。抓周是在小孩一周岁的时候,备下花粉、Jf剑、笔墨、纸砚、灯烛,抱出小孩,由他自己抓拿玩弄,他如拿花粉就说他一生可能是酒色之徒;如拿JJ剑是爱武之人;拿笔墨纸砚则是文学志士。
  辫锁子过去为保孩子长命百岁,由算命先生为婴儿算命,若命中有锁子,则要找属相合适、儿女双全的中老年妇女认作干娘,用一色、三色或五色线按一岁一对铜钱辨成锁子,挂在小孩脖子上,周年后开锁。
  过继旧时无儿的夫妇过继亲兄弟、堂兄弟之子或异性之男丁为自己的儿子,养老送终,继承家业。过继时要举行仪式,要有族长、家长参加,要订立文书。建国后,此俗渐废。
  寿诞村民注重老人和小孩的生日。旧俗老人年逾花甲,子女亲友前往祝贺,谓之“祝寿”。礼物必备面条、寿桃,称“寿面”、“寿桃”。此后每逢老人生日均行祝寿,遇70和80岁等“大寿”尤其隆重。小孩做生日是盼望其快长大,也有纪念母亲“苦日”的意思。
  在旧社会过生日,贫富悬殊很大。上层人物、富家老人寿诞,除子女、亲属外,尚有许多宾朋乡里登门祝贺,携厚礼,送寿帐,献寿联,歌功颂德,祝寿礼仪也颇多。一般人家祝寿,亲朋送些酒、肉等食物以示贺意。贫者则只吃顿寿面而已。建国后,祝寿仪式简化,寿礼添有生日蛋糕、寿酒、鲜果、名茶等。八十年代以来,有的家庭到酒店设宴,为老人祝寿。有的子女在电视台或电台点歌祝贺。因独生子女渐多,过生日之俗发展到中青年人。小孩过生日多成为家庭关注的中心,因而小孩的生日亦十分隆重。
  交际明清时期行跪拜、作辑之礼。民国年间行鞠躬礼。建国后除出丧等白事外,以握手、点头、鞠躬等行礼为主。农村在祭奠、拜年等时节仍跪拜。一般来客,用握手礼、让首座、敬烟、敬茶,热情交谈;客人告辞,主人相送,握手话别。交情厚者设酒摆宴,客左主右落座,敬酒敬茶,劝饭劝酒。赠送礼品,礼尚往来。
  丧葬人死后出殡的过程叫丧葬,又叫白事。明代至民国期间,村里死了人用木棺土葬。人未死之前就建寿坟,做寿衣等。人死后先告庙(上土地庙添油、掌灯、送纸钱),送盘缠入殓。过去,王道村的丧葬事务分为当天、排三、排五、排七和择日子开丧。七十年代以前,大部分用木质棺材,棺材分为四独、八仙、十六头等(还有薄皮匣子,柳木头等几种次棺材);少数家境贫困的人家用秫秸箔。坟墓除困难户用土窝、布棺外,建坟时分单墙单楦、双墙双楦、内棺外椁打金井和建阴宅院等。当天葬,用跑架子或只用杠子抬;排三葬大部分用跑架子小开丧;排五、排七的大多是用大梁架子,三十六人抬,还有用狮子,大人(方相、方弼)二门局等。
  小开丧只用一个站棚的(白帽子)主持丧务礼节。里柜主持总局,管财务。外柜支配人工等。做法是:人死后,立即换丧服,指路和送倒头盘缠。傍晚再送一趟盘缠,烧轿车马子,发送起身。第三天早晨,在灵棚前堂桌上放灵楼,后堂将死者人殓(也有在第一天晚上入殓的),前堂两边铺设谷草,男孝子分昭(第二与第四服)穆(三、五服)昭左穆右分跪两边。后堂当中放棺材,两边是女孝子。在灵楼桌前,由站棚的焚烧纸钱,孝子三叩首即为开丧。
  祭路是由白帽子领孝子到村头路口,摆祭品、焚纸钱,孝子三叩首,祭路完毕。谢宴主是由白帽子领孝子到待客处叩头。上午客来吊丧(堂祭)。
  起灵:起灵前先由孝子把灵楼子、罐子、仓囤子送到街上,叫送神主。孝子回来再起灵行棺,到街上放好棺后,开始拜顶灵祭(名曰“迎门祭”)。再走几步拜公办祭。到庄头拜迎庄祭。到坟地落丧后,男的岳父家来人,女的娘家来人,拜安(合)葬祭。亲家列拜墓祭,筑坟结束。第二天孝子们早起去园坟(赴三)。至此出殡程序完成,白事完结。
  分忙社分忙社是为父母丧葬事务的互援性组织,是群众自愿组成的办理丧务团体。王道村自清末到解放初期,曾成立过十几个分忙社,分别由最少三十八户(多者不限)组成,因为那时的大梁架子是由三十六个人抬(棺材轻的用三十二个人抬),交一定的钱,帮助丧主出殡,每户出一个劳力帮助干活,不吃丧主饭,不喝丧主茶,不用丧主的烟酒。社内的规章制度是由大伙商量而定,社规大体相似。本文特介绍由四十八户组成的分忙社,公选社头一人,助理两人,其职责是社头负责主持丧务,助理管收钱和丧务支出等柜房的一切事务。四十八户社内人员,每户使用一次,合伙买绳、杠,一面铜锣及数枚铁炮,做一个社规牌,牌阳面写社规,阴面写社员名字,社规的章程用楷书写于规章牌正面。每次出殡都是桌子上竖牌在最前面,由两个人抬着,社头在灵前朗诵一遍社规,才开始抬灵出殡。
  社规的全文是:互助社社规:今有四十八户父老乡亲自愿成立互助分忙社,各为父母尽孝,自愿遵守社规章程,如有违误,任凭惩罚,决无怨言,规章计开如下:
  (一)按牌名序传牌,不准差错违误。
  (二)炮响头遍三柱香然尽前,将钱如数送到大街收钱处。
  (三)二遍炮响,二柱香燃尽前,到丧主门前抽签派活。
  (四)每天早晨、中午等集合人时,鸣炮后一柱香燃尽点名。
  (五)以上四条如有误时,但晚到不误干活罚钱免究,如误干活或故意不遵者,灵前跪香三柱,再加倍罚钱。互助社四十八人共立。
  他们的义务是每户交10斤小米钱(市场价),出一个整劳力。抽签派活。社头1人、助理2人、杠头1人不抽签,社头一入主持总务,助理二人主持柜务,杠头一人指挥行棺抬架子、落葬、正棺等。签内活分四种,一是行棺落葬20人,此活重但时间比较短,平时不必参加,只到起灵时把棺木从家中抬行到外面的架子上,抬架子时都参加,到坟地后负责把棺落人坟内任务完成。二是丧务听差8人,他们的活不重,但从抽签后开始在丧主家干零活,直到完全结束为止。三是搭棚备架、带锨筑坟8人,负责搭灵棚,到出丧时整理好架子,再共同抬着到坟地,并且要带上锨把坟筑好为止。四是备棺、开坟、拆卸灵棚,也是8人。把棺材抬到灵棚,整理好,到坟地把坟开好,再共同抬架子到坟地,并回来拆灵棚。
  附:大丧纪实
  清同治年间,要想发个大丧,全村人都参加,历经十几天或一个月。主人聘请四村八庄有名的礼相、里柜、外柜和两个鼓乐队,还特聘请四名架子工。主管丧事的,分为里、外两柜(礼仪、宗人),工建三部和礼宾,文祭、鼓乐、衣冠、祭奠、仪文、行灵、仪棚、圹墓等九司。
  告庙由嫡孝子为亡者指路,全体孝子到庙(土地祠)祭奠。
  送盘缠傍晚送盘缠,到土地祠前面,有人抬着祭品,有人提灯照明,后面是长子在前,其他子孙依次排开。儿子穿斩衰服,穿生麻布服并四周不缉,麻冠、麻履,哀杖全白;女儿和儿媳穿同样服色。期服侄和期服孙穿熟麻布衣,衣边缉缝,麻冠、麻履、哀杖不全白。大功服者,穿戴粗百布衣、冠,蓝布缘履,半白杖。小功服者,穿戴细百布衣冠,蓝布缘履,不持杖。缌麻服男女,穿戴细布衣冠不持杖。
  扎棚帐工建部仪棚司在院内扎灵堂,分前堂、后堂。灵堂左边搭幛棚,为悬挂祭帐所用;右边搭建庐棚,是孝子栖息之处;庐棚后面是盥洗所、衣冠所;庐棚外面是纸草棚,存放狮子、大人、轿车、马子、帆船、青旗、杏黄伞、青扇、桐棍、回避肃静牌等。
  在院中搭起天桥,越过大门顶至大街,建仪门,仪门外再经过一段棚廊,搭建大门。大门外是迎门牌坊。自院中灵堂至墓地,全用廊棚搭起,其经路上还建一个迎庄祭棚、三个路祭棚。在坟地建墓祭客棚和吊丧客棚各一。在墓穴前搭一个大棚能停大梁架子,供列拜墓祭之用。
  报丧贴由宗人部仪文司把报丧贴送达各亲朋。报丧贴上面写“讣窆”,内写:不孝XX逆天祸延我家慈母X太君享寿XX岁,痛于X年X月X日寿终正寝,泣卜于X月X日归葬祖茔。即日启门治丧,谊属至戚哀此讣闻。孤哀子XX泣血稽颡,率齐期孙XX擦泪拜,期服侄XX顿首拜。
  打发起身开丧的前一天,傍晚送一趟盘缠,再打发起身。把轿车、马子、行李、车辆、旗罗伞扇、牌等全副执事、运放广场,由宗人部仪文生手拿纸草合同读:“立合同人草纸成;将花马两匹、轿车两辆、全副执事一套、马夫两名、顺手岁仪、梅香两个及随心如意、总领班一名、名唤全通,家人十名、随妇十个,卖与尊府永远为业,随侍太君,永服使用;将钱买倒,许打许骂,不许回言,言明价银,五十六两四钱,当交不欠。恐后无凭立字为证”。女孝子呈文曰:“家慈启程,今送盘缠,神赴福地,极乐西天,旱路乘车、水路坐船,盘缠丰厚,金银铜钱,随身侍从,梅香丫鬟,将钱买到,不许回言,车夫船工,随行皆全,侍从总领,家养仆男、差遣打骂、永无怨言,路铺黄金,地洒银钱,路神护佑,一路安全,瑶池添座,九品银莲,子女全家,泣啼车前”。毕后火工点火,焚烧纸草,孝子们左转三匝,右转三匝,向西南送至百步外,叩头举哀回宅。
  开丧开丧的早晨,迎门牌坊上张贴讣告,所有棚帐张灯结彩,礼相在灵堂之右设堂而坐,行人站立堂口。待礼相曰:“乐队伺候一通鼓!”,行人接呼:“相爷要一通鼓!”乐队开始打奏一通。行人回报:“一通鼓毕”。照此打三通鼓毕。礼相喊:“孝子止哀出庐,盥洗所正容”!白帽子(指客)领孝子到盥洗所洗手、净面、穿衣、着冠。白帽子(指客)为主孝子一件一件做完,行人回报:“前堂净几、后堂拂尘,礼堂请主。”然后请来灵楼,里面牌位写“显妣X太君神主”六个字,但神主的“主”字只写一个王字;此时礼相令:“孝子求点主官就位”!白帽子领孝子到礼部门处跪求礼相点“主”。有人取来笔墨,孝子端到前堂。在灵桌前跪下,手托放置笔墨的盘子。礼相令:“请点主官就位”!宾相引点主官到前堂。礼相令:“点主”!点主官拿起笔在王字上点一个点,成了主字。礼相令:“清点主官回部!”行人接传,宾相引点主官回礼部。礼相令:“孝子向礼部i劳!”白帽子领孝子到礼部门前跪下喊:“叩首!叩首!再叩首!”孝子安炉、上香,献匙著、献果碟、献爵、献食品及各种山珍海味数十种。三献已毕,细乐就食。凡服者列跪前堂,敬读开丧文。宗人部主文生跪于主孝子旁高声唱读:“维大清同治X年X月X日,主丧孝子X X率全家亲属,谨以清酌庶馐之仪,致祭于显妣之灵前,痛惟母兮,於今焉往,劬劳未报,音容茫茫,今兹逢吉,即日安葬,聊陈薄奠,泣啼柩旁,呜呼哀哉,伏惟尚飨,焚帛散彩,叩首、叩首、再叩首。举哀,孝子归庐。开丧结束。
  祭路礼相令:“孝子止哀出庐,求祭路官唱文生”。白帽子领孝子到礼部叩求。礼相令:“孝子路口祭路,请祭路官就位”。白帽子领孝子到村头路口跪道旁请祭路官就位,唱文生读文:“维,大清同治X年X月X日,王府治丧礼部祭路官,代王府谨以香箸牲体之仪,致祭于当路之神前,路途有神,默鉴道旁,灵柩经过,预献酒浆,伏翼保佑,勿使惊慌,谨陈祭仪,伏惟尚飨”。祭路官跪拜毕,宾相引祭路官回部,白帽子领孝子到礼部谢劳,孝子归庐,祭路结束。
  净圹到墓地清扫坟穴。并用锅在坟内做一次饭,又叫熏坟,王道旧俗是由女儿和儿媳带领仆妇去做。一般都是煎糕,煎好后带回,给所有族人品尝。
  谢宴主即孝子到待客处门前叩头致谢。
  拜仪门谢阃,由白帽子领孝子到仪门,向仪门叩拜。回来向两柜、三部、九司叩头,结束早晨的程序。但两柜、三部还须吊丧,乐队参灵,这两件事都属于自愿之礼,因此不用礼相下令。
  吊丧上午主要是吊丧。小中型丧务,须安礼宾司。二门局的丧务,因两柜、三部、九司多日运转,不在当天安和撤,出殡后还须操办好几天。再是官吊。中型丧务,官吊是孝子请送。男人报丧,女人报服都均出贴,用报丧贴代替。吊丧客来有宾相引领,部司慰问谢劳,到灵堂吊丧,由祭奠司办理。故此,上午礼相只安排大局,勿须诸条下达指令。
  起灵下午礼相就位,乐队奏乐,火工放炮,所有知事人员就位,礼相令:“孝子谢客!”白帽子领孝子到待客亭谢客,谢客毕,孝子归庐。礼相令:“穿孝客穿孝!”等穿完孝后,礼相令:“送主!”白帽子领孝子端灵楼送到仪门外,送主毕。礼相令:“凡服者列跪前堂,跪呈起灵文!”行人接传,孝子全跪,宗人部主文生跪主孝子旁唱起灵文:“维大清同治X年X月X日,主丧孝子,X X敢告于显妣之灵前,灵柩既驾,咸集柩旁、左右拥护,乞勿惊慌,呜呼谨告!”礼相令:“焚帛散彩!”宗人部祭奠司,祭奠完毕,礼相令:”起驾!“工事部行灵杠头指挥,乐队引灵,行棺到仪门外。礼相止行。随灵礼仪由礼部文祭司主事指挥;宾相引客人祭灵,白帽子领孝子谢劳。然后拜顶灵祭,由外甥祭奠;迎庄祭由亲家祭奠;路祭四朋皆世谊交情之人祭奠;墓祭,有衍圣公府詹事主祭;合葬祭,由已故安人娘家祭奠。祭客祭奠毕,孝子奠酒,叩拜毕回家。工建部圹墓司修筑坟墓,仪棚司拆卸棚帐,归库交待,各部司清理工项。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王道村志》

王道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明朝洪武二年先祖来此立村,至今已有636年。先辈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着这片挚爱的热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子孙,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王道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现全村5个姓氏5个家族,在不同的年代,因不同的原因聚居于此,不论人村先后、宗族大小,皆能尊老爱幼、睦邻友居,同舟共济,共同维护王道村大家庭的利益,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