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传统节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道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65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传统节日
分类号: K892
页数: 2
页码: 257-258
摘要: 传统节日包含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六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传统 中国 风俗习惯

内容

清明节全体师生祭扫烈士墓
  春节俗称过年,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是除夕。家家打扫庭院,户户贴春联。屋内墙壁贴年画,桌上摆设香案,高挂祖先轴子,门口放拦门棍,贴门神,桌上摆供品,焚烧纸钱。傍晚,门挂彩灯,放鞭炮,吃水饺。初一早起发纸马,吃罢水饺,给族人和近邻街坊拜年。下午送祖先,摘轴子。三十(除夕)、初一已出嫁的闺女不走娘家。初二开始走亲戚拜年,闺女回娘家。直到初五(五忙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吃饺子贺元宵,放鞭炮,烧香纸,供祭品以祭天地。十六日早晨吃饺子,祭天地。旧时民间艺人自愿结队串乡,文艺会演,跑旱船,耍龙灯。
  填仓日农历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日。旧时家家清晨早起,用草木灰在院内撒成圆圈名为打囤。近几年已少见。
  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用草木灰同宅子撒线,名为青龙护宅,在院中打钱柜、上粮囤,还一边撒灰…边念: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炒蝎豆和棋子,表示炒死蝎子和蚰蜒毒虫。家中有属龙的不在二月二这天炒,怕炒着龙头。
  清明节节前三天依次为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加上清明共四天,吃鸡蛋和绿豆小米饭,踏青,扫墓,放风筝,祭祖。寒食的意思是指不动烟火;典故出于东周,纪念在绵山烧死的介子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家家门口插艾(一种野生植物),小孩们用五彩线系于手腕、脚腕,名为配五丝。吃粽子,有的喝雄黄酒驱邪。
  六月六民间有“六月六,看谷秀”的谚语。这天晾箱晒衣服,晒书,传说这天晒的东西不霉变,不生虫。六月六正值新麦收获,村民用新麦子炒熟,磨成粉,加糖干吃或和水拌着吃,谓吃炒面。
  入伏从立夏开始,按干支计日的第三个庚日是入伏,习惯在这天吃凉面,说能保一年不慌心。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实际过十四,又称鬼节。原来是供后稷的日子,因为后稷教民稼樯,七月十五作物已长成,用小孩们手脚上在端午节配的五丝,捆高梁谷子等,竖在门外,后变成供祖先。
  仲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仲秋节。用西瓜、月饼、鱼肉等祭天圆月,全家吃酒赏月,表示全家团圆。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过去村内不太重视此节。近几年把老人节和重阳节结合起来过。
  十月一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上坟祭祖的日子,也称鬼节。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传说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升天的日子,佛教徒在这天念经做法事。群众习惯用红枣、黍米做腊八粥。
  辞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又称小年,是灶王升天的日子,用糖瓜(一种白色圆糖)供灶王,大多数人家吃糕喝杂面。除夕(年三十)迎灶王回府,贴灶王(印有灶王的木版草画),两边配有对联,大都是“上天去多言好事,下界来广带金银”;“八洞神仙来进宝,九天仙女送金银”等内容。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王道村志》

王道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明朝洪武二年先祖来此立村,至今已有636年。先辈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着这片挚爱的热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子孙,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王道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现全村5个姓氏5个家族,在不同的年代,因不同的原因聚居于此,不论人村先后、宗族大小,皆能尊老爱幼、睦邻友居,同舟共济,共同维护王道村大家庭的利益,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