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王道村志》 图书 |
唯一号: | 151320020210000642 |
颗粒名称: | 第一节 学校 |
分类号: | G40 |
页数: | 4 |
页码: | 240-243 |
摘要: | 1944年以前,王道村没有公学,实行私塾教育,有9处私塾学堂。分别是王儒、王松年、王玉珍、王绍明、王之炳、王琴堂、王在田、王长清、王重光,学堂多在他们自己家中,也有借房子办的。生源主要来自本村,也有来自周边尚道、崔道、李道、五寨、缪道、刘道、小官庄、三岔、丁庄、赵嘴、南常、北常、后董等村的。1944年,抗日民主政府在本村办起初级小学,王重光、王世范、王兴道为教员,校址先在王道祠堂——家庙。当时只有一个班,50多名学生。以后随着人们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学生不断增多,校址也不断变迁,先后在原王重宽、王树训的旧宅。1957年设立完全小学,1976年增设初中班;1983年初中班合归于李道联中。后学校进行了四次校舍改建。由土木结构的草苫屋,砖瓦结构的红瓦房,一跃于1998年村两委采取了“三点措施”(即:村里出一点、村民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集资方式。),投资95万元建成了高标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教学楼。教学楼于1999年6月1日进行落成典礼,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滕化迎到场祝贺,并为学校题字:“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市教育局局长魏丕永到场并讲了话。县、镇的主要领导都到场表示祝贺。 |
关键词: | 教育科学 教育理论 教育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