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滩涂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道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58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滩涂开发
分类号: F276
页数: 8
页码: 84-91
摘要: 八十年代,王道村800多户,3000多口人,人均占有耕地只有2.2亩。人多地少是王道人走上小康之路的主要矛盾,想富裕就必须探讨新的路子。由于这是一大笔财富,每到冬春季节,周边地区和个别外地人,甚至有的找上打手来和我们争夺利益,连续几年,村里都是及时组织保卫人员,保护了苇草的正常收割,维护了村民的利益。近几年东海秩序非常稳定,苇草市场也非常广阔,苇草业已成为我村经济的一大支柱,对王道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 企业 外贸企业 大型企业

内容

八十年代,王道村800多户,3000多口人,人均占有耕地只有2.2亩。人多地少是王道人走上小康之路的主要矛盾,想富裕就必须探讨新的路子。
  党支部书记王孟梅去市里开会,市里一位领导的一段讲话,使王孟梅受到了很大启发:“我们东营市海岸滩涂是游鱼卧蟹、藏贝怀珠的金滩银涂,开发价值很高,谁开发谁受益,谁早开发谁早富”。王道村在地理位置上靠渤海滩较近,又因小清河、支脉沟注入渤海,王道人自古以来,就经常到海下打鱼摸虾、捉蟹、扒蛤蜊、拾草、割黄宿菜种子,大大得益于渤海滩涂,开发沿海滩涂,王道村有着比较有利的条件。
  首战防潮闸头党支部书记王孟梅召开了村两委会议,会上在研究开发渤海滩涂,到底搞什么项目时说法不一:有的说可以养鱼;有的说还是养虾挣钱;有的说晒盐最保险;有的说种芦苇、蒲草最省事儿。根据大家的意见最后决定:建虾池养虾,开发盐田,栽植苇草。
  书记王孟梅首先去莱州市土山镇考察了养虾情况。回来后,马上召开了村两委会议,研究了虾池开发计划,并取得了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他亲自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及群众代表,骑上自行车,到70华里以外的防潮闸头,实地察看了虾池开发区域,确定了虾池开发目标,制定了虾池开发措施。
  1986年冬,开发渤海滩涂大会战打响。党支部书记王孟梅任总指挥,,村长王月桂任连长(民工按连编制),王在治任施工员。600多名青壮劳力开赴渤海滩涂,高处安营扎寨,露天里刨坑支灶,行动军事化,三更烧火,四更吃饭,五更上工地。三个人一辆小推车,车上装满汪着水的沙碱土,像小山一样,车脚在那沙碱地上一压满辙。实在推不动了,顺上路板,车子走在上面,像是走独木桥,一不小心连人带车,翻倒在地。爬起来再重新装车,推拉并进,一直把土推到坝上。就是这样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七,一条30米铺底、顶宽10米、.高6米、长8华里多的防潮大坝,像一条锁海蛟龙,横卧在支脉河南岸。面积1500亩,规划成20多个虾池的框架已初步形成。
  1987年的正月十七,共产党员王效杰、王学勤,自告奋勇下海滩,担当抓好水产养殖的重任。他们怀着一颗甘为王道村后代子孙造福献身的火热之心,啃凉馒头,喝凉水,睡在那四壁冒水珠的地窝子里,在180亩虾池里,投放了200万虾苗,居然养殖成功,亩产29斤大对虾。
  对虾养殖的试验成功,大大增强了书记王孟梅开发沿海滩涂,大搞水产养殖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年的正月初七,爆竹声响未断,王孟梅和王效杰就带领开发大军,迎着寒风,踏着冰雪,又开赴滩涂。这次来,带上了五部链轨拖拉机,拖拉机变成了推土机,充分显示了机械化的巨大威力。人们虽然在这恶劣的环境里,生活艰苦,但有了机械化的大力协助,干劲更高,信心更足。经过25天的激烈奋战,虾池、盐田的开发工程胜利竣工。总计动用土石方15.2万方,建标准虾池24个,进出水闸建筑物50多个,成功开发虾池1500亩,又开发盐田1309公亩。同年夏天,党支部书记王孟梅还带领党员36人,顺支脉河义务栽苇草1000多亩。
  1988年,就在这千古沉睡的渤海滩涂上,获得了养虾、晒盐双丰收!仅虾池一项,就纯收入30多万元。这年,王道村为全体村民免交提留款近14万元,每人平均45元。
  第二次滩涂开发是在2000年。首先是羊二站开发,在开发时,由于滩涂管理混乱,村委顶着若干困难和压力进行开发,有的单位来阻挠,有的的单位来争抢。村里派两委成员王效永、王方志分管,王在治施工。用当时仅有的两部东方红——链轨车,租了一台挖掘机,克服种种困难,开发完成虾池500亩,又及时配套了建筑物。羊二站开发完成之后,根据村两委研究王孟梅书记按排,原班人马进军支脉河北,广南水库以东的海滩,继续进行虾池开发。
  河北的开发,条件更艰苦开发更困难。施工队住在广南水库大坝上,当时正是夏天,钻到帐篷里闷死人,出来帐篷晒死人。一到傍晚最难熬,有点风还好,特别是没有风,蚊子大得像苍蝇,咬一口疼痒难忍。看水库的人还经常来打扰,有一次夜间就无辜打了我们的人,还把我们的人带去折腾了半夜,王方志都被打破了嘴,摩托车也给踹坏了。虾池刚开工,东营区水产局又来阻挠不让施工(由于历史原因)。书记王孟梅、村主任王效永多次到东营区政府、水产局协调,最后达成协议,顺利开发完成虾池700亩。在修建筑物时,村里为了省钱由王效永带领村片长等,到原支脉河下游防潮闸上扒石头,扒下后再一块一块背下来。修路、涵洞时,料物拉不进去,沙、石料等也只好用人工背进去。一天下来,脊梁都磨出了血,晚上疼得都不敢躺着睡觉。
  这次开发的成功,使王道村虾池面积增加到了近3000亩,为第三次滩涂开发奠定了基础。
  再战沙子岭前两次开发的初见成效,极大的鼓舞了王道村的干部群众。十几年来,虾池承包到户,效益也逐年增长,王道村人尝到了甜头。书记王孟梅和村委一班人,通过考察论证,深知渤海滩涂是生金地,是聚宝盆!开发滩涂,功在当今,利在后人。滩涂开发是王道村下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王道人走向富裕、文明的康庄大道。经两委研究,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对注:此图为王道村渤海滩涂开发简易图。北至支脉河;南与寿光羊口滩涂接壤;东临渤海莱州湾;西至原广饶县滩涂开发公司。
  至2005年,王道村已在渤海菜州湾滩涂已开发虾池2.5万亩,苇草近3万亩。
  沙子岭进行开发。沙子岭,位于支脉河以南,小清河以北,老羊口东北方向,东邻近海,西至原广饶县滩涂开发公司,方圆面积几万亩。
  2002年春节刚过,村两委成员王效永、王兵玉、王方志等人,就带上红旗、铁锨来到了漫无边际的沙子岭海滩。首先设计防潮坝,当进入一望无际的海滩后,方向都很难分清,只好沿着支脉河的方向一直向前走。前面的举着红旗向前走,中间的拿着铁锨埋标记,后边的掌握方向。海滩上沟子又多,水又深,每当遇到时就脱掉衣服趟过去,后来怕耽误时间,连衣服都不脱就趟过去丁,最后衣服全湿透了,浑身上下都是泥水。经过一天的努力,共设计防潮坝7000多米,外围防潮坝设计完成,并开始施工。
  刚开始干的时候,困难确实很大。住在海滩上,离工地近,但潮水随时可能涨上来把帐篷淹没,不能住也不敢住。只好住在离工地较远的原开发公司废弃的大闸里。大闸象一个大风棚,四周都是窟窿,风带着沙土往里刮个不停,每天每人都要吃上几两沙土。特别是遇上风雨天,上边漏,下边潲,没处躲藏。只好每人割了一块3米长的塑料纸桶子,遇雨天,白天把被窝放进去,晚上,用绳子把塑料纸桶子一头捆起来,人再钻到里边的被窝里。在施工中,特别是刚开始修北坝进、排水渠时,进料物非常困难,胶轮车根本无法进去,只好用链轨车牵着“12”车斗往里拉,有时还拉不到施工地点。人们一天下来,泥土满身,个个像泥人一样。
  在前两次的滩涂开发中,主要是用村里原有的几台60型、70型东方红链轨车。小面积开发还行,但这次是大面积开发,并且难度很大,再用以前的机械是不现实的。根据实际情况,村两委研究并多方面考察,决定购买TSC180大型推土机。决策是有了,但当时村里没有那么多资金,怎么办,书记王孟梅提出了他的想法:借用村民的资金,并按比当时银行贷款利率高的利息,给村民计息。不到两天的时间,就筹集资金50万元。于2003年5月17日购进了第一部TSC180大型推土机。同年10月17日,用同样的办法购进了第二台。这两台推土机在第三次滩涂开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买这两台车时,在油田工作的王增新时刻不忘家乡人,帮村委介绍厂家,托人找关系,谈价格,还介绍到厂家为我们培训技术人员,并多次免费帮我们维修推土机,为王道村的滩涂开发帮了忙,出了力。
  随着开发的进一步扩大,困难也越来越多。在没有用混凝土护坡以前,防潮坝曾几次被海潮冲毁,每次冲毁,每次修,一次比一次难。没有王孟梅书记的决心,没有两委班子成员的信心,这事也早就放弃了,也就没有今天的成功。
  说起王孟梅书记真是了不起,一个六十多岁的人,几年来除去外出开会或外出办事,几乎每天去一趟东海工地,风雨无阻。特别是东海工地修建筑物时,他更是一天都不耽,早去晚归,在工地同施工人员同吃同干,从不摆架子。前沿指挥王兵玉更是起早贪黑,风餐露宿,既要指挥好施工又要保证后勤的供应。有时候为工地物资及机械维修配件的及时供应,在50公里坑洼不平去工地的道路上,一天往返四趟,跑完后,全身就像散了架,下车后连路都不会走了。家里两委成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王效永、王忠东、王显杰、王浩堂等,在做好家里工作的同时,做好东海后勤供应工作,保证前沿阵地,前要后有。有一次,东海工地明天就用钢筋笼子,时间已来不及,于是大家齐下手加班,直到晚上12点干完后才回家吃晚饭。几年来,村片长王孟良、王玉华、王秀清、王学良、王星月、王广杰及一些建设者,为滩涂开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施工员王在治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东海机务队的机务人员,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以扎实的工作,娴熟的驾驶技术完成了领导安排的一个又一个的艰巨的任务。是滩涂开发的先拓者,是开发的主力军。
  滩涂开发尽管条件非常艰苦,施工困难特别多,但是没有阻挡住王道村建设者的步伐,在以王孟梅书记为首的村两委的带领下,攻下了一个个难关,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王道村找到了走向文明富裕的道路。到2005年,筑起了一条长达22华里、50米铺底、高3.5米、顶宽12米的防潮大坝和一条长20华里,铺底16米、高2.5米、顶宽9米,路面全部用砖、石铺面的通海大道。建虾池136个,进出水闸建筑物142个,成功建成面积达2.5万亩的高标准的养虾池。总动用土石方594.8万方。
  王道村在七十年代就有种植苇草的习惯,当时在村东边的古小清河和现在的小清河里就种植着‘‘西湖苇草”,赴村集体从博兴移植来的。八十年代初我村在防潮闸看护的苇草至今发展到200多亩。1986年,党支部带领36名年轻党员,义务在支脉河下游栽植苇草1000多亩。至2005年,我村已在东海滩涂开发、扩种护养苇草近3万亩。高一些的苇草是苇席、草编以农村建设的主要材料,短些的是上好的造纸原料。每年冬闲,却是王道人的大忙季节:“千人滩涂割苇草,千车百里运草忙”。有的承包,有的收割,还有的往外地运卖,每年仅苇草一项,收入近200万元。
  由于这是一大笔财富,每到冬春季节,周边地区和个别外地人,甚至有的找上打手来和我们争夺利益,连续几年,村里都是及时组织保卫人员,保护了苇草的正常收割,维护了村民的利益。
  近几年东海秩序非常稳定,苇草市场也非常广阔,苇草业已成为我村经济的一大支柱,对王道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王道村志》

王道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明朝洪武二年先祖来此立村,至今已有636年。先辈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着这片挚爱的热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子孙,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王道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现全村5个姓氏5个家族,在不同的年代,因不同的原因聚居于此,不论人村先后、宗族大小,皆能尊老爱幼、睦邻友居,同舟共济,共同维护王道村大家庭的利益,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