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奶牛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道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56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奶牛养殖
分类号: S8-1
页数: 2
页码: 75-76
摘要: 发展奶牛是从1993年开始的,当时王孟梅书记及班子其他成员外出参观多,认准了这条路子。经过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发展奶牛养殖。
关键词: 畜牧业 发展 农业

内容

发展奶牛是从1993年开始的,当时王孟梅书记及班子其他成员外出参观多,认准了这条路子。经过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发展奶牛养殖。
  第一次,由王孟梅亲自挂帅,由村里垫支10万余元,从黄河农场购进奶牛38头,其中10头后备牛,28头小牛,奶牛购进后,在第一步分配中就出了麻烦,有些户在报名时说的好好的,牛买回来了,就是不要了。针对这些问题村两委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决定.由党员十部、村两委成员及亲属带头先养。于是王孟金、王学勤、王秀亮、王显杰等都带头报了名,其他村民也很快被带动了起来,38头奶牛被顺利安置下去。随后委派副书记王孟金负责抓奶牛养殖管理这项工作。村里多次从广北请来了老大学生、高级畜牧师老杨,兽医兼技术员小刘和小项来给养殖户上课,讲解喂养、管理、配种、挤奶等多方面技术。十个月后,奶牛陆续产奶,村里看着各户送奶即不方便又不安全(老婆孩子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广北农场送奶)还多耽误工夫,就为他们配备机动三轮车。1994年夏天,村里派王晓功到莱建等地学习培训,从此王道村有了自己的技术员,为奶牛的疫病防治及配种等带来了便利条件。1995年,村里在二斗又划出了饲料地(每头奶牛2亩)。这样在村里的大力支持和养殖户辛勤的努力下,王道村的奶牛养殖业在迅速发展壮大。
  1996年,为了不影响村容村貌又便于管理,村委出资20万元,兴建了第一批奶牛舍22间,兽医站6间。牛舍供奶牛养殖大户居住,实现了规模化养殖。
  牛舍建好了,但卖奶又是一大难题,起初数量少,由村里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往广北乳品厂卖。后来随着鲜奶的增多,冬季还行,但到了夏季等鲜奶运到广北,奶已变质,再加上他们的随便压价,养殖效益较低,养殖户的热情不高。1996年,村里决定出资180万元,借助中国农业大学的技术力量建自己的乳品厂。说了算定了干,村两委一班人个个都憋足了劲,一定把奶牛养殖发展起来。书记王孟梅三去“北农大”聘请教授,村委委员王显玉带领王浩杰、王永雷到“北农大”学习技术。特别是在乳品厂基建时,村两委成员由书记带队一个不落的全部上阵,厂房挖夯道、打夯等村里没多花一分钱,都是他们亲自干得。当时正值六月天,他们个个都光着膀子,汗流浃背,脱下汗衫做毛巾,干得热火朝天。王显玉一马当先,带领王浩杰、王永雷吃住在工地,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乳品厂基建所有用的料物装卸没有另外找一个人。乳品厂的建成,既解决了养牛户卖奶难的问题,又解决了本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还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1998年村里垫资18万元,派王中喜、王月桂靠上建起了第二批奶牛舍80间,鼓励达到10头以上,的户到饲养小区进行饲养。继而聘请奶牛技术员、专家来村进行讲课,让养殖户学习饲养技术。并大力推广青储饲料喂养:就是把鲜玉米秸打碎,放人垫有塑料纸的青储坑中压实,再用塑料纸盖好密封,让其发酵,一个月后即可喂食。为了推广这一技术,村里出资购买了大型铡草机四台,供养牛户免费使用。青储饲料喂养即解决了奶牛的饲草,又充分利用了以前只配烧掉或遗弃的作物秸秆。
  通过村两委一班人的不断努力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终于把奶牛养殖发展起来了。其中大户王显杰发展到五十多头,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到2005年,奶牛养殖区已扩大到70多亩,牛舍100多间,养殖户达20多户,奶牛共计460多头,年利润100多万元。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王道村志》

王道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明朝洪武二年先祖来此立村,至今已有636年。先辈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着这片挚爱的热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子孙,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王道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现全村5个姓氏5个家族,在不同的年代,因不同的原因聚居于此,不论人村先后、宗族大小,皆能尊老爱幼、睦邻友居,同舟共济,共同维护王道村大家庭的利益,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