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耕作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道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55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耕作制度
分类号: S22
页数: 2
页码: 59-60
摘要: 建国前,在农作物种植上,大部分都是春种秋收,一年一熟。如:一年只种一季高粱、棉花、大豆或冬小麦,收割后土地休闲。有两年三熟的,如第一年春播高粱、玉米或谷子,秋收后播种冬小麦,第二年小麦收割后,播种大豆,冬季土地休闲。也有一年两熟的,如冬小麦——玉米或冬小麦——大豆、瓜菜等接茬种,但这种情况比较少,种植方式大都是单作,因此复种指数比较低。全村复种指数也就是在105%左右。 1980年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冬小麦——半春玉米——夏玉米三种三收面积大大减少,麦收后直播玉米或大豆、谷子的一年两作面积逐年恢复,并且还在棉田内间作小瓜、西瓜、大蒜、绿豆等,有了立体种植的苗头。作物布局也有了较大的调整,棉田增加,粮田减少,负重指数有所下降。全村复种指数为135.5%。到2005年,一年一作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6.88%(其中包括苹果园1500亩),一年二作面积占耕地面积53.11%,复种指数为154.5%。
关键词: 机具 农机工业 中小农具

内容

建国前,在农作物种植上,大部分都是春种秋收,一年一熟。如:一年只种一季高粱、棉花、大豆或冬小麦,收割后土地休闲。有两年三熟的,如第一年春播高粱、玉米或谷子,秋收后播种冬小麦,第二年小麦收割后,播种大豆,冬季土地休闲。也有一年两熟的,如冬小麦——玉米或冬小麦——大豆、瓜菜等接茬种,但这种情况比较少,种植方式大都是单作,因此复种指数比较低。全村复种指数也就是在105%左右。
  建国以后,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一年两作也随之增多。耕作方式也由单作发展为连作、轮作、间作等。连作主要是棉花,为一年一作;轮作即二年三作;间作,主要是玉米间作大豆或绿豆,地瓜间作玉米或高梁;谷子或高梁间作小杂粮(绿豆、红小豆等)。间作的技术,关键在于作物秸秆的高矮搭配,还要注意不同作物行带多少的搭配,一般为2.5米一行带和不同作物之间的行距要宽松一点,一般不得少于25-30厘米。五十年代全村复种指数为125.5%,其中粮田为140.5%。进入七十年代,王道村耕作制度变革较大,冬小麦一玉米,一年二作制成为主导耕作方式。特别是王道村在临淄工作、后退休回家的老干部杨清芬,引进了临淄地区麦田套种半春玉米——夏玉米三作三收的科学技术。其具体做法是:畦播小麦时,畦宽2.7米,留下70厘米宽的畦埂,于麦收前一个月,每个埂上播两行半春玉米,畦内留两个各20厘米宽的套作行,冬小麦收割前10天左右套种夏玉米。套种方式,起初是用点播器(用长1.3米的葵花秆通空,一端按上一三角尖形的铲头)人工点播,后来为了省工,开始使用耧套播。此后单作的耕作面积明显减少,二年三作也逐步被冬小麦——玉米一年二作所代替,一年二作逐年增多,复种指数明显提高,-达到了149.7%,其中粮田复种指数为175.2%。
  1980年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冬小麦——半春玉米——夏玉米三种三收面积大大减少,麦收后直播玉米或大豆、谷子的一年两作面积逐年恢复,并且还在棉田内间作小瓜、西瓜、大蒜、绿豆等,有了立体种植的苗头。作物布局也有了较大的调整,棉田增加,粮田减少,负重指数有所下降。全村复种指数为135.5%。到2005年,一年一作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6.88%(其中包括苹果园1500亩),一年二作面积占耕地面积53.11%,复种指数为154.5%。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王道村志》

王道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明朝洪武二年先祖来此立村,至今已有636年。先辈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着这片挚爱的热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子孙,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王道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现全村5个姓氏5个家族,在不同的年代,因不同的原因聚居于此,不论人村先后、宗族大小,皆能尊老爱幼、睦邻友居,同舟共济,共同维护王道村大家庭的利益,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