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道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54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概述
分类号: F303
页数: 2
页码: 49-50
摘要: 王道村历史上主要以农业为主,靠种地为生。从前,古小清河从村中穿过并绕村东流,河中不仅盛产鱼、虾、蟹、蛤蜊等水产品,而且水质好,既能供人畜饮用,又能灌溉土地,是王道村重要的淡水资源。1891年小清河改道,南移三华里,改道后的小清河河宽水大,上通济南,下至勃海,漕运发达,交通便利,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曾经是王道村历史上的经济繁荣时期,农、渔业比较兴旺发达。但旧中国的生产力低下,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生产发展缓慢,就是在这繁荣时期粮食亩产也不足200斤,绝大部分农民仍在贫困中艰难度日。
关键词: 农业产业 农业发展 农业建设

内容

王道村历史上主要以农业为主,靠种地为生。从前,古小清河从村中穿过并绕村东流,河中不仅盛产鱼、虾、蟹、蛤蜊等水产品,而且水质好,既能供人畜饮用,又能灌溉土地,是王道村重要的淡水资源。1891年小清河改道,南移三华里,改道后的小清河河宽水大,上通济南,下至勃海,漕运发达,交通便利,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曾经是王道村历史上的经济繁荣时期,农、渔业比较兴旺发达。但旧中国的生产力低下,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下,生产发展缓慢,就是在这繁荣时期粮食亩产也不足200斤,绝大部分农民仍在贫困中艰难度日。
  建国后,经过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制度,继而又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生产条件,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1958年,全村粮食亩产达到了300多斤,比历史上的繁荣时期增长了百斤左右,但是,从1958年后至1961年,由于受“左”倾错误影响(刮五风)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了三年经济困难。特别是1966年兴起的“文化大革命”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徘徊不前。1970年后,农村掀起学大寨运动,兴修水利,治涝改碱,营造农田林网,发展农业机械,改变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才有了新的起色。但因长期以来极“左”思潮的影响,上级只强调“以粮为纲”,忽视多种经营,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很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富民政策,使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沿海滩涂,创立村办企业,发展多种经营,王道村的农业生产真正走上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到2005年,全村农业机械总动力26.3万马力;有效灌溉面积637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00%;农田林网、四旁植树总面积达2000亩(包括果园);大牲畜460头,生猪存栏量3000多头;开发沿海滩涂近5万亩;粮食亩产达到1800多斤,棉花亩产籽棉500斤左右;全村总产值达到1875万元,比1978年增长1400%;农民人均纯收入5250元,是1978年的23.9倍。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王道村志》

王道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明朝洪武二年先祖来此立村,至今已有636年。先辈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着这片挚爱的热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子孙,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王道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现全村5个姓氏5个家族,在不同的年代,因不同的原因聚居于此,不论人村先后、宗族大小,皆能尊老爱幼、睦邻友居,同舟共济,共同维护王道村大家庭的利益,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