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道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52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自然灾害
分类号: X21
页数: 5
页码: 30-34
摘要: 王道村有史以来,经历了多次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疫病、河患、海患、蝗灾、旱灾、涝灾以及风雹等。
关键词: 城市环境 地理环境 区域环境

内容

王道村有史以来,经历了多次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疫病、河患、海患、蝗灾、旱灾、涝灾以及风雹等。
  疫病 1905年,霍乱流行,全村患者达几百人,竟致70多人死亡,真是悲声遍地;人心惶惶,一片凄凉景象!
  河患解放前,黄河经常决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最为严重的一次是在1937年古历7月26日,黄河从蒲台县正觉寺麻湾决口,患及蒲台、博兴、利津、广饶、寿光五县;有200多个村庄被淹,数万亩良田沙化,百姓流离失所。黄河决口后,王道村被水包围,两米多高的围子墙,也被冲开了几个口子,黄河水从村西的尹家湾子处、村东的李家老坟处,冲塌围墙,向村中涌来,幸亏老庄是建在古围墙内,地基高出地平面1.5米左右(80%以上的户在此居住),黄河水没有漫上来,村外田间农作物全部被淹没。水深处达1.5米,能行船。当时王子文一家在老庄外居住,其长子王在谦娶媳妇,因来了黄河水,只好用船去十多里外的韩家庄娶的亲。因家被水淹,墙倒屋塌,只好到老庄借用王洪信家的西屋当了新房。水灾给王道村村民生活造成严重困难。人们靠吃糠咽菜、讨饭、打长工、做短工维持生活。直到秋末大水方才退去。
  海患1938年,古历7月21日,渤海发生了强烈的海啸。潮水涌入内地三十多公里,王道村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被海水淹渍,潮水退后土地严重碱化,五谷不收。建国后海潮灾害也时有发生,危害较重的有1958年、1964年、1980年等,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制约了王道村农业生产的发展。
  蝗灾主要发生在解放以前,几乎每年都发生。最严重的一次是1939年农历五、六月间,正当各种农作物茁壮成长的时候。一时间,空中的蝗虫由北向南,遮天蔽日,如同乌云翻滚而来。满坡的庄稼几天之间被吃了个净光,当蝗虫将能吃的植物全部吃光后,才渐渐从王道村及周围的土地上消失。是年,王道村庄稼颗粒无收。
  旱灾、涝灾旱、涝灾是王道村农业生产遭受的主要自然灾害。特别是建国以前遇旱不能浇,遇涝不能排,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农民有“十年九春旱,秋涝跟后边”之说。春旱造成小麦枯秕,春苗枯萎;秋涝造成洼地水涝,高地泥涝,使庄稼颗粒不收。
  1942年的大旱,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春天长时间无雨,土地干裂,无法下种,秋天自然颗粒无收。田野光秃秃,就连野菜和野生植物都很少见。这一年,村民们就靠糠菜、和尚头(一种有粘性的野生植物)、榆树皮等充饥。那一年,凡能跑得动的人,都背乡离井,到外地讨饭、抗觅汉、打短工。有不少人被活活饿死。
  1964年大涝,春季雨量大于往年。进入夏季,持续阴雨连绵,庄稼地里的积水达到饱和状态。农历七月下旬,连续下了几场大暴雨,大部分田间都积满了水,无处排放。过去排水全靠庄南的小清河和流经村境内的古小河。此时小清河、古小河已河满槽平,不仅不能排水,反而从麦沟子、南园子小清河涵洞、支脉河上的官庄村决口倒灌,除去古小河河崖头较高地段没有上水外,王道村几乎成了一片汪洋。洼地积水饱和,高地沤根泥涝,满地庄稼收入了了,农民生活继三年困难之后,又一次遭到严重困难,全村农民都吃统销粮,靠政府的支持才度过了难关。
  下面附录,不同年份,各种灾害简记表: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王道村志》

王道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明朝洪武二年先祖来此立村,至今已有636年。先辈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着这片挚爱的热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子孙,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王道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现全村5个姓氏5个家族,在不同的年代,因不同的原因聚居于此,不论人村先后、宗族大小,皆能尊老爱幼、睦邻友居,同舟共济,共同维护王道村大家庭的利益,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