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103
颗粒名称: 第十二节 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分类号: K52
页数: 3
页码: 175-177
摘要: 1997年12月,国务院制定出台《水利产权政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列入国家事业改革的一项突出任务。在用水方式上,河口区虽处在一个深化改革的时期,但水利工程的管理利用仍是延用传统方式。即国家投资、群众受益。不讲投入与产出,不讲投入与回报,水资源浪费,国有资产浪费。到1999年底,区内大小各类引蓄灌排工程设施达1500余处,总价值达亿元以上。随着各行各业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与完善,现行的管理体制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日趋明显暴露出来。诸多弊端越来越突出。就农村而言,1981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又进行了土地40年的延包期。在某种意义上讲,在承包期限内农民完全可以理解成自己有了所有权。而在水的利用上与其不适应的东西太多。一是工程建成后有人用,无人管,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管理与维修给集体背上了很大的包袱。这一问题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差的村(占60%以上)表现十分突出。工程管理费用和用水成本居高不下,需要向农民-摊派,被认为是加重农民负担。为此,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提出批评意见。人们大多认为国家投资搞水利是一项只投人不回报的公益事业。由于产权不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了大量工程的损坏,利用率急剧降低。二是水资源浪费极为严重。旱田年用水量7500立方米/公顷,水田1500立方米/每公顷,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31。三是水费计收难。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先后出台了有关计收水费的政策。但河口区的水费计收却大大落后于周边县区。在全东营市属最落后的。严重制约着工程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给政府财政背上了一个很大的包袱。鉴于这种情况,河口区人民政府决定对水利产权制度进行一次大的试行性改革。
关键词: 东营 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

内容

一、背景
  1997年12月,国务院制定出台《水利产权政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列入国家事业改革的一项突出任务。在用水方式上,河口区虽处在一个深化改革的时期,但水利工程的管理利用仍是延用传统方式。即国家投资、群众受益。不讲投入与产出,不讲投入与回报,水资源浪费,国有资产浪费。到1999年底,区内大小各类引蓄灌排工程设施达1500余处,总价值达亿元以上。随着各行各业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不断建立与完善,现行的管理体制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日趋明显暴露出来。诸多弊端越来越突出。就农村而言,1981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又进行了土地40年的延包期。在某种意义上讲,在承包期限内农民完全可以理解成自己有了所有权。而在水的利用上与其不适应的东西太多。一是工程建成后有人用,无人管,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管理与维修给集体背上了很大的包袱。这一问题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差的村(占60%以上)表现十分突出。工程管理费用和用水成本居高不下,需要向农民-摊派,被认为是加重农民负担。为此,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提出批评意见。人们大多认为国家投资搞水利是一项只投人不回报的公益事业。由于产权不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了大量工程的损坏,利用率急剧降低。二是水资源浪费极为严重。旱田年用水量7500立方米/公顷,水田1500立方米/每公顷,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31。三是水费计收难。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先后出台了有关计收水费的政策。但河口区的水费计收却大大落后于周边县区。在全东营市属最落后的。严重制约着工程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给政府财政背上了一个很大的包袱。鉴于这种情况,河口区人民政府决定对水利产权制度进行一次大的试行性改革。
  二、范围与政策
  ①改革的范围:此次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实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水利工程范围是: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乡村办蓄水工程、全区农村生活供水工程的坑塘、供水设备、节水设备、小型扬水站等,总计300余处。
  ②改革的政策:总的原则是:“改变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称“三权改革”。具体政策有三条:一是拍卖所有权。与土地延包政策相吻合,拍卖期15-40年,宜长不宜短。二是租赁使用权,依照经济法有关规定,租赁使用期限为5 -10年,期满可续签合同;三是承包经营权。即在完成甲方发包的经济指标后盈利归己。时间为5 -10年。期满可续签合同。为使改革顺利进行,区政府进一步放宽政策,三项政策出台之后又予以补充。即在卖、租、包价格上只计算每年减少国家集体负担之数,后将工程造价折旧后的30010左右作为“三权”改革基数,建成5年以后的工程将这一基数压缩到工程造价的10010。最后实现小型水利工程公有制变为一定时期的私有制。
  三、改革记实
  1998年1月19日,河口区水利局组织人员赴临沂市的费县参观考察。费县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旨在学习外地经验,尽快在河口区推开。2月份,向河口区委、区政府写出了题为《对河口区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一文。5-6月份,水利局在六合乡的上小街搞出了典型,在全区推广该村长期承包小水库,在保证供水的前提下,承包者养鱼、水库周围植树、建塑料大棚增加收入的经验。7月份水利局草拟了《河口区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讨论稿)》、《河口区商品化供水实施方案》。计划到1999年把水利管理引入市场机制。7月8日印发了山东省临沂市民办供水工程的经验,在全区各乡镇再进行推广。9月上旬,仙河镇股份制建水库,开发库区经济的做法在全区推广。此时,全区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进入了试运行阶段。
  1999年12月18日,按照东营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河口区正式开始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区委书记王少飞、区长徐春福、区委常委、副区长孙学孟组织水利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全区水利工程“三权”改革。首先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水利部门具体操作,区直部门有司法、土地、农业、广播宣传等参加的“河口区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各乡镇都成立了主要领导牵头有关单位参加的领导小组。区水利局组成专门力量设立办公室。12月22日,区水利局修订完成了《河口区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制定了《实施方案》,26日,将《细则》和《方案》提交到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
  2000年1月3日8:30,河口区召开“全区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动员大会”。按照全市的部署,全区这次改革的安排如下:
  ①任务:小型蓄水工程72处,人畜吃水工程183处,扬水站37处,节水设备50套,渠道42条,全部工程造价3800万元。
  ②步骤:分5步走。第一步是在1月10日前组织领导机构,深入宣传发动。一周时间,乡镇驻地,各村已是标语满墙,宣传彩车巡回于全区,广播电视台每天有内容,宣传单数千份,发至各家各户。第二步是1月11日至2月10日,进行调查,摸清家底,计算基数、民主估价,抓好几个典型,实现面上的突破。这期间区乡镇工作人员在确定准确数字的同时,在六合乡完成了5个村的改革试点。第三步是2月11日至2月21日,为全面铺开实施阶段。按任务要求不同程度地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多种方式的改革全面展开。当时村民反映“这次改革不亚于1981年的联产承包!”第四步是鉴定合同建章立制。这一步十分关键,农民不仅是土地所有者,也是水利工程所有者。这期间,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出现法人代表。按照时间规定,这一步骤的任务没有如期完成。真正到了依法公证时,部分村民举棋难定。同时处于利益方面的关系,部分工程对发包基数进行调整后,再签合同。此步骤拖延到3月10日。第五步是2月20日至3月15日,自查验收。3月26日,河口区在东营市第二家完成了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任务。
  2000年3月31日,河口区水利局写出总结:实施的384处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形式为:拍卖355处,承包28处,股份合作制一处。其中六合乡64处,拍卖59处,承包5处;河口街道(四扣乡)60处,拍卖58处,承包2处;义和镇94处,拍卖92处,承包2处;太平乡93处,拍卖83处,承包10处;新户乡65处,拍卖63处,承包2处;仙河镇8处,承包1处,股份合作制1处;孤岛镇无改革任务。通过各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固定资产1773.5万元,收回资金255.96万元,乡村每年节省工程管理开支270万元,农民每年减轻负担470万元,人均减负30元。年节水1200万立方米。
  是年秋,河口区这一改革又加深入,将库容400万立方米以上的平原水库、4座河道拦河闸、10个农田配套样板方之中的节水灌溉设备,评估价格5910万元,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由于其投入太大,在形式上多以承包为主。2001年全区所有改革的工程项目全部得到司法公证,计公证合同165份。

知识出处

河口区水利志

《河口区水利志》

出版地:2005.3

本书是全面记述河口区水利建设和现状的资料性著述。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真实地记述河口区20年来水利建设和工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