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利建设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口区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07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利建设规划
分类号: K52
页数: 17
页码: 122-138
摘要: 河口区水利建设发展规划是从1985年秋着手制定的。是为河口区水利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总体规划。虽处于当时的治水思路,弊端不少,但成为之后编制规划的一个基础参考。这一规划首先论述了在河口地区大力发展蓄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规划了9座中型水库。选址大体为:新户、王家洼、海防、苇场、孤河、埕东、黄河故道等。20年后,河口境内的较大水库(不含油田兴建)11座。即库容400万立方米的新户水库,库容500万立方米的马家(王家洼以南),库容500万立米的羊栏河水库,库容1000万立方米的李坨水库,总库容近4000万立方米。超出规划指标的30%。
关键词: 东营 水利建设 水利工程

内容

一、最初阶段的规划
  河口区水利建设发展规划是从1985年秋着手制定的。是为河口区水利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总体规划。虽处于当时的治水思路,弊端不少,但成为之后编制规划的一个基础参考。这一规划首先论述了在河口地区大力发展蓄水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规划了9座中型水库。选址大体为:新户、王家洼、海防、苇场、孤河、埕东、黄河故道等。20年后,河口境内的较大水库(不含油田兴建)11座。即库容400万立方米的新户水库,库容500万立方米的马家(王家洼以南),库容500万立米的羊栏河水库,库容1000万立方米的李坨水库,总库容近4000万立方米。超出规划指标的30%。起初水库的主要设计指标如下:
  1.水库围堤:堤顶高程按最高蓄水位加安全超高2.0米,堤顶宽根据交通和绿化的需要设计为15米;内堤水库的围堤断面型式可参照油田已建水库土坡和部分护坡或全部护坡的型式选定;滨海水库临海面围堤,内外坡全部为1:2的混凝土护坡。为提高围堤的防渗能力,减少渗失,设计时采用水泥宽喷心墙和塑料薄膜防渗两种形式。
  2.水库隔堤:为了缩短吹程,减轻风浪影响,避免库内形成死水区,根据不同形式的库型设计不同形式的隔堤,其设计标准与水库围堤相同。
  3.截渗沟:由于渗水流量小,又加区内为沙性土壤,易于坍塌,为长期保持沟型,防止周围土地碱化,便于地面排水,本次规划提出,在水库外侧开挖截渗沟,其底宽在3.o米以上,其深在2.5米以上,但沟底高程低于零时,即取零米,不再降低,并且与排水河道相通。
  4.水库扬水站:由于水库都是地上蓄水,故要设置扬水站提水入库,各扬水站的设计流量为10 -100立米米/秒,净扬程一般3 -6米。
  5.水库涵闸:水库枢扭涵闸工程,除入库闸、出库闸以外,为排除水库含盐量高的底水和及时排除险情,确保水库安全,每座水库需建泄水闸。
  该规划体现了河口区要有足够的水资源,必须遵循“大引大蓄”这一指导思想。并科学地规划了两大引黄灌区,即王庄灌区和西河口灌区。但侧重点是油田工业用水,地方农业用水和人畜吃水排第二位次,时称供水工程规划。
  供水位次:一是油田;二是乡镇和缺水区的人畜用水;三是农业;四是其他。
  供水保证率的选定:根据区内的水源条件,气候特点和用水部门的重要程度,确定供水保证率为油田供水、乡镇和缺水区人畜供水P= 95%,农田灌溉:果林P=50%,水稻P =75%。
  不同水平年各用水部门规划指标。本次供水规划拟为1990年,2000年二个水平年,各用水部门用水规划指标见下表:
  农田灌溉定额,根据该区的气候特点,土壤质地,作物组成和耕作习惯,选定农田灌溉定额。
  油田职工生活用水标准:油田指挥部提出要求,包括小型工、企业综合供水定额统一按每人每日净水量0.6立方米计。
  地方乡镇生活用水及牲畜用水标准:该区均属县(区)级和乡(镇)级城镇,但油田人员、车辆来往频繁,故参照“山东省海河流域补充规划工农业用水定额”略加提高,牲畜用水分大小两类,其供水标准见下表。
  引黄渠首
  西河口灌区提水泵站由提水流量30立米/秒提高到50立米/秒,王庄灌区改造出水闸,设计出水流量50立米/秒,进河口20立米/秒,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流经利津盐窝,进入虎滩二干30立米/秒,河口境内分三条分干渠供水,其中一分干10立米/秒,二分干5立米/秒,三分干5立米/秒。
  输水渠
  规划要求:在加大河道治理实现引排一体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境内蓄水能力。设想王庄总干自渠首至义和段全部衬砌,减小断面,加大比降,由原来的1/15000加大到1/8000。工程总长35.7公里,砌体6.88万立方米,工日150万个,投资1300万元。
  总体设想:
  1985年- 2000年引水量要达到3.8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3万公顷,其中耕地2.o万公顷,苇田1.3万公顷,总蓄水设计能力2.5亿立方米。
  这一规划并未得到尽快实施,当时是在油田计划年产5000 - 6000吨原油,并对灌区有较大投资前提下制定的,加之规划中忽视了河口区农业用水。因此在当时现经济条件地方政府并不可能尽快实施。
  二、“七五”规划
  1986年底,区政府组织经济部门起草“七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在完成总体规划之后,各部门搞出了各自的专题规划。水利专题规划于1988年3月初完成。
  1.搞好东水源(西河口灌区)的配套管理和运用。并积极配合油田加速孤河水库和水库配套工程的建设,力争尽快投产,发挥更大作用。具体项目为:(1)六合乡1.4万人利用东崔引水沟、河王干渠和孤河水库配套工程引水,基本可以满足。(2)四扣、义和、太平、新户四个乡镇5.7万人,全靠提升能力5立米/秒的民生泵站供水,按利用系数o.5,可浇地3300公顷。“七五”期间计划配套6700公顷。需投资1478万元。(3)充分利用现有的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三条骨干排水河道建闸蓄水,既起调节水量的作用,又可解决远离干渠村庄用水难的问题,这三条河道在区境内蓄水长度约70公里,年可循环蓄水2000万立米,马新河、草桥沟拦河闸已动工兴建,汛前完成。各河道均建有,固定扬水站,其中,马新河三处,草桥沟四处、沾利河二处。蓄水后,可直接发挥效益。沾利河拦河闸计划在“七五”期间建成。
  2.配套北水源,作为河王渠的补充水源。北水源起自草桥沟拦河闸以上,顺溢洪沟穿郭河,经西劝学到沾利河一千二生产桥处,为一地下沟,长6.2公里,设计底宽5米,边坡1:3,比降1/10000,设计流量5立米/秒。在采油六队公路桥北打土坝蓄水,沾利河西岸建扬水站提升后沿公路南侧至王庄总干渠,长7.8公里,设计流量为2.5立米/秒,底宽4米,比降1/10000,边坡1:2.5。该段建出水口4座,南北各2座,北水源全长14公里,土方41万立米,建筑物17座,投资57.9万元。工程实施后,可解决1.8万人口吃水,扩大灌溉面积2.5万亩,同时为马新河、沾利河、大王庄水库提供较可靠水源。
  3.收回义和水库,蓄水造福。义和水库建于1978年春,油田投资兴建,仍归沾化所属,设计库容200万立方米。水源来自王庄引黄闸,经王庄总干、义丰干,于沾利河东岸输水渠入库,渠道设计引水流量5立米/秒。该输水渠可与河王干渠穿为一体,由民生泵站供水,也可由北水源提水入库,库区控制灌溉面积400公顷,收回该水库即刻见效。穿沾利河建一座渡槽可解决新户乡东部中和堂、兴合、八顷、郭局等八个村3617口人的用水问题。需投资30- 40万元。
  4.清淤排水骨干河道:境内共有排水河道四条(挑河、草桥沟、沾利河、马新河),还有支流五条(响流沟、面条沟、羊栏河、郭河、王集干),多数是1973-1976年开挖的,也有的是自然河道。10多年的运行,淤积、坍塌都很严重,排水能力大为降低,均需急待安排清淤。计划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分别对马新河、草桥沟、沾利河、挑河进行清淤。
  河道清淤后需将部分配套工程设施更新、维修、加固。原建的生产桥设计标准比较低(汽6级、汽8级),与油田重型车辆极不适应,不少桥梁已被轧坏,也有不少桥带病运行,如不及早处理,将会酿成大祸。“七五”期间河道治理共计土方225万立方米,投资337万元。
  5.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七五”期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一是10条支渠清淤,土方293万立方米;二是河王渠清淤治理。计划1988年春清淤河王渠,长21公里,土方18万立米;三是北水源支渠配套。包括太平乡的南李支渠,义和镇的大英支渠、新户乡的老鸦、官庄支渠,由受益乡镇组织完成;土方13万立方米;四是排涝工程清淤治理。包括郭河、六义干、王集干、羊栏河。时间安排:1988年、1989年、1990年分期完成,土方91万立方米。整个“七五”期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完成土方415万立方米。
  6.加快坑塘建设,解决人畜吃水困难。规划以坑塘开挖开主,沿海村庄无法引水的,推广房顶接水。1987—1990年共需建坑塘74个,可解决4.83万人口的吃水难问题。有8个村,1346口人需靠屋顶接水,共需投资35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24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32万元。
  三、“八五”、“九五”规划
  河口区人民政府于1990年8月6日批准并印发《河口区“八五”、“九五”期间水利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东河政发(1990) 66号),全文如下: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为搞好全区水利建设,区政府制定了《河口区“八五”、“九五”期间水利总体规划》,经研究通过,现予印发。各乡镇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尽快研究制定各自水利总体规划,并坚持按规划组织实施。”
  1.指导思想:寻求水源,以引为主,大引大蓄。
  2.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引灌水系
  ①东水西行:主要靠草桥沟闸前蓄水,年调蓄水能力为3200万立方米,与其配套的是河王干渠(称南水源)和北水源引水渠,形成区内独立的东水西行和南水北调水系,“七五”期间已经建成。“八五”期间主要是加大标准,对一些不适应引水需要的建筑物进行改建,并新建一部分配套工程,作为今后区内直接引蓄的水源补充,保证沾利河以东地区的用水。
  ②南水北调工程:这是区内“八五”期间的重点。即:开发王庄二干。与其配套的是在区境内的王庄一分干和沾利河东岸引水渠(称二分干),形成两大引水体系,其他配套沟渠是河王干渠、九支排、义丰干、太平水库东西引水渠、六支排。北水源引水渠(双向)总计引水沟渠十二条,建成后即可从根本上改变义和、太平、新户的缺水局面,又可满足东水西行调剂水源。
  排水工程:
  ①独流人海的排水河道有四条。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挑河。在“八五”、“九五”期间对这4条河道进行疏竣治理。扩大排涝标准,逐步恢复达到或超过原来的排涝能力。
  ②区内骨干排水工程有11条。即:郭河、向流沟,羊栏河、王集干、六义干、东华干、刘O干、沾利垦干、马路沟。由于十多年的干旱,有的填沟种地,有的破坝取土,这是造成内涝的主要隐患。突出的问题是,因抗旱打了许多拦河坝,形成了“竹节沟”。在
  “八五”期间必须对所有排涝工程进行疏通。
  蓄水工程
  指导思想上以“大引大蓄”为重点。十年间蓄水能力达到1.5亿立方米。规划在原有4座水库的基础上,“八五”期间建成4座较大水库。即一千二水库、八顷水库、四扣水库、夹旺水库。使全区蓄水能力达到1.2亿立方米。“九五”期间再建成新户水库、李坨水库、黄河故道水库,新增蓄水3000万立方米,达到1.5亿立方米。
  3.规划的任务指标与实施步骤
  ①引灌工程:重点是打通配套王庄二干。入境后利用原王庄一分干和沾利河东岸干渠,作为区内主干渠。与其配套的有九条分干渠,主要任务是开通清淤,加大标准,新建、恢复、维修、配套建筑物。总土方359.4万立方米,投资359.4万元,建筑物122座,总造价571.7万元,总投资931.1万元。
  ②排水工程:“八五”期间,把重点放在排内涝上,分别对区内的六条排涝骨干工程进行治理,总土方250.7万立方米,建筑物92座,总投资448.0万元。“九五”期间将对四条独流人海的河道进行扩大治理,提高泄洪能力,需完成土方566.24万立方米,维修扩建建筑物38座,总投资1062.06万元(详见附表2)。
  ③蓄水工程:“八五”期间进行配套的蓄水工程有太平水库、义和水库、孤河水库,蓄水量为3700万立方米。新建一千二水库,蓄水量为1500万立方米。“九五”期间新建并配套的蓄水工程是大王庄水库、八顷水库、四扣水库、夹旺水库,新增蓄水量1700万立方米,配套建筑物314座,总土方1128.2万立方米。使全区水库蓄水累计达到7100万立方米,河道蓄水5000万立米,总蓄水能力达到1.2亿立方米,循环蓄水量达到3.0亿立方米。
  四、新世纪水利工程总体规划
  河口区人民政府于2002年4月委托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制《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水利工程总体规划》。5月份正式签定工作合同,此年11月份完成了规划的初步成果。河口区政府、区水利局多次召开集区、乡镇、街道有关人员对规划报告(初稿)进行讨论和争求意见。并将修改意见和建议于2003年秋反馈到省院。在认真完善、补充修改之后,于2004年1月完成了规划报告的编制工作。后经区人大审定批准、依法实施。
  1.节水规划
  ①节水管理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节约用水的有关政策,全面开展计划用水工作。强化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建立和完善本区《水资源管理条例》和《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实现全区水资源统一管理。
  根据《关于加强用水定额编制和管理的通知》、《城市用水定额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争取在“十五”期间完成区内主要行业部门用水定额的编制工作,并在2005年前按定额实施计划用水管理,城市计划用水管理率达到100%;争取到2005年实行累进制供水水价。
  ②城市生活节水目标
  城市生活节水主要立足于对卫生器具、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重点提高卫生节水器具普及率。争取使供水管网漏失率有较大幅度地下降。
  据此,城市生活节水目标为:争取到2005年供水漏失率由现状的22%,降低到15%以下;2010年降低到12%以下;2020年降低到18%以下,卫生节水器具普及率分别提高到50%、80%、95%以上。
  ③工业节水目标
  区内工业分为石油注采业和一般工业。一般工业节水主要是通过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或工艺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淡水损耗;石油注采业主要是通过多利用减水、卤水,减少淡水的注入量,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具体目标是:2010、202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现状年的25%分别提高至50%和70%;石油注采考虑到开采难度加大等多种因素,其用水水平将基本维持现状。
  ④农业节水目标
  输水渠道较长,且基本没有衬砌,加上沿途居民无序引水,水损失较为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仅在o.45左右。为此,河口区农业节水目标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争取到2010年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1.28万公顷,2020年有效灌溉面积全部发展成为节水灌溉。2010年前完成王庄一、二、三分干、“南水北调”干渠的衬砌,2020年完成主要支渠的衬砌,则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年的0.45提高到2010年的0.55,2020年提高至0.65。
  同时,2010年前全部完成现有水库的截渗工程,减少水库的渗漏损失量。
  根据《山东省河口区“十五”节水增效重点县建设规划》报告规划成果(山东省东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01年11.月),“十五”期间改造配套引黄自流灌区由1666.7公顷,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区面积1866.7公顷,则节水面积达到5800公顷,占到总灌溉面积的37%;2006- 2010年,改造配套引黄自流灌区4866.7公顷,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区1466.7公顷,发展半固定式喷灌灌溉面积600公顷,滴灌面积66.7公顷,节水面积达到1.28万公顷,占总灌溉面积的81.7%。
  ⑤节水量:
  城市生活节水量:经预测,2010、2020年城市生活节水增量分别达到239万立方米和62万立方米,供水管网漏水率分别减少7010和14%,则供水量损失可分别减少820万立方米和823万立方米。
  工业节水量:经计算,到2010年,通过技术革新改造,增量节水为703万立方米;2020年增量节水为304万立方米。
  种植业节水量:根据河口区的实际灌溉情况,种植业灌溉节水量仅考虑因渠道衬砌而减少渗漏所节约的水量。
  经预测,河口区农业灌溉节水量:2010年为2556万立方米,2020年为2452万立方米。
  节水增量:综上,全区2010年增量节水为4318万立方米;2020年增量节水为3641万立方米。
  节水工程投资
  经预测,完成以上节水目标共需投资2.8525亿元。其中,到2010年需完成投资2.23亿元,2010- 2020年需完成投资0.61亿元。按节水项目划分,城市生活节水投资为o.07亿元,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投资为1.15亿元,工业节水投资为o.56亿元,农业节水投资为1.07亿元。
  2.供水工程规划
  ①取水口工程规划
  河口区所有取水工程均为泵站取水,现状总设计提水流量为81.5立方米/秒。根据该区蓄水工程规模论证成果,现有取水口提水能力可满足不同水平年的引水要求,但需对部分取水口进行改造和处理。
  河口泵站:河口泵站设计提水流量为21.5立方米/秒,扬程3.45米,安装8台潜水轴流泵,总装机容量1056千瓦。主要工程包括:一是改建集水池,提高池底高程;二是适当提高出水口高程,设计扬程可加大至5.0米。
  西河口护滩取水口:该取水口处黄河流路弯处,两岸建有控导工程,堤岸稳定,取水条件尚好。现取水口有一艘提水泵船,安装24台28ZLB - 70轴流泵及JSL12 -8型配套电机,总装机容量为1705千瓦,设计提水流量为20立方米/秒,最大提水流量20立方米/秒,基本满足规划要求。该取水口存在问题是,由于上游渠道弯道太多,线路长,输水不畅。规划将该段渠道取直。
  该取水口为油田管理局所建,为改变河口区西部只有一个引水口(王庄)的不利状况,规划将该口门作为“东水西送”工程的取水口,以改变河口区西部地区不能按时用水的不利局面。
  丁字路取水口:该取水口处河道宽阔,主槽河岸相对稳定。现配有提升泵船一艘,装有22台28ZLB - 70型轴流泵及JSL12 -8型配套电机,总装机容量1760千瓦,设计提水流量为20立方米/秒,该船提水能力可满足规划要求。但由于现有黄河中泓不断摆动,需及时扩挖泵前引水渠。
  新建八连护滩取水口:新建八连护滩取水口位于西河口护滩下游4公里处,该段黄河两岸均建有控导工程。河道宽阔,取水口坐弯迎溜,岸坡稳定,具有良好的引水条件。为预防黄河流路主槽发生偏移仍能及时抢引黄河水,该取水口可作为备用工程。
  ②输水(沙)渠工程规划
  经核算,河口区中东部现有输水(沙)渠输水规模已满足规划要求,为解决西部缺水问题,需新建“东水西送”输水(沙)工程。
  新建工程:东水西送输沙渠,东起新建神仙沟引黄闸至王庄三分干,21.2公里。除神仙沟引黄闸至黄河故道外,其他皆为治理工程。其中神仙沟引黄闸至黄河故道倒虹吸,长5.75公里为新建工程,设计流量20立方米/秒;下段至义丰干渠,长2.5公里为新建工程,其中草桥沟渡槽长30米,设计流量为10立方米/秒。渠首设计水位4.90米。以上河段均采用梯形断面,底宽3-5米,边坡1:1.75,设计水深2.0米,设计比降1/7000-1/8000,采用全断面砼板衬砌。干渠两岸以设计水位加1.0米超高做为堤顶高程,顶宽2.0米,内、外边坡均为1:2。
  同时,需在神仙沟新建节制闸、分水闸各一座,扩建原神仙沟进水闸。三座水闸均为钢筋砼开敞式结构,闸门尺寸2.0 X 2.5米,过水流量20立方米/秒。海港供水管道扩建工程,根据海港及经济发展的规划要求,原有供水管道不能满足需水要求,拟在适当时机进行扩建。
  衬砌工程:王庄二、三分干为河口区中西部的主要输水(沙)渠道,为提高输水能力,减少渗漏损失及边坡频繁坍塌,采用预制砼板衬砌,设计边坡1:1.75。2005年前全部完成。
  ③引(输)水渠工程规划
  根据本次规划要求,需新建中和堂水库引水渠、马家水库引水渠、李坨水库引水渠、马家水库输水渠和14条灌溉输水渠及相应建筑物。
  李坨水库引水渠:该渠上接河王渠,下至水库提水泵站前池。全长近2.5公里。设计规模6.0立方米/秒,设计底宽2.o米,边坡1:2.0,比降1/7000。两侧堤顶高程以设计水位加0.5米超高,顶宽2.0米。
  马家水库引水渠:该渠渠首分水闸位于义河镇政府西北王庄一分干西岸,利用马新河渡槽,至水库提水泵站前池,全长近7.5公里。设计规模5.0立方米/秒,设计底宽2.o米,设计水深2.o米,边坡1:1.75,比降1/6000。两侧堤顶高程以设计水位加0.5米超高,顶宽2.0米。全断面衬砌。该引水渠既可为马家水库输水,也可为沿线农田灌溉提供水源。
  马家水库输水渠(西分支渠)改造:该输水渠既可利用马家水库水源,也可直接利用马家水库引水渠进行灌溉。设计规模3.o立方米/秒,设计底宽2.o米,设计水深o.5米,边坡1:2.0,比降1/9000。两侧堤顶高程以设计水位加o.5米超高,顶宽1.o米。
  中和堂水库引水渠:该渠上接王庄二分干,沿沾利河向北3.0公里西拐建沾利河倒虹吸,下至水库提水泵站前池。全长4.8公里。设计规模5.0立方米/秒,设计底宽2.0米,设计水深2.0米,边坡1:2.0,比降1/10000。两侧堤顶高程以设计水位加0.5米超高,顶宽2.0米。
  河王干渠一支渠:为解决大小夹河、薄家嘴等村1666.7公顷农田灌溉,在挑河以东,毕家嘴村南,河王干渠北侧新建提水泵站1座,设计流量为1.5立方米/秒,并新开挖输水渠,长4.85公里,设计底宽1.5米,水深0.5米,边坡1:2.0。
  河王干渠二支渠:为解决六合乡东坝等村666.7公顷农田灌溉,在挑河以东、一支渠以西,河王干渠南侧新建提水泵站1座,设计流量为0.5立米/秒,并新开挖输水渠,长2.o公里,设计底宽1.o米,水深0.5米,边坡1:2.0。
  三分干三合支渠:该支渠位于街道办事处西南部,源于三分干,向北至三合村,长4.0公里,设计流量为3.0立米/秒。
  二分干坨子村支渠:该支渠位于河口街道办事处西南部,起源于二分干,向东至坨子村,长5.0公里,设计流量为3.0立米/秒。
  二分干新建支渠:该支渠位于河口街道办事处西南部,起源于二分干,向东至郭河西岸。长4.5公里,设计流量为3.0立米/秒。
  二分干西劝支渠:位于河口街道办事处西北部,起源于二分干,向东至西劝村。长5.0公里,设计流量为3.0立米/秒。
  义丰干渠改造干程:该支渠位于义和镇南,街道办事处西南,起源于王庄二干,向东经大牟村,向东北至街道办事处,长14.0公里,设计流量为8.0立米/秒。
  义太支渠改造工程:起源于王庄一分干,经义和镇西南、太平乡西南、至马新河。
  六支渠东分支改造工程:该支渠位于马新河西岸。起源于六支渠,向北延伸。
  九支渠改造工程:该支渠位于新户乡西南,起源于一分干,向西穿马新河至新华村,设计流量为5.0立方米/秒,输水渠长7.0公里。
  东水西送支渠工程:规划利用东水西送工程向济军生产基地送水,拟新建4条支渠,同时恢复油田供水渠道。
  3.蓄水工程规划
  根据蓄水工程规模论证结果和现有工程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水平,规划对现有水库实施截渗,以减少水库渗漏损失。
  据此,规划2010年以前,完成马家、中和堂、王集、新户、李坨、羊栏河等水库的截渗工程。东部的孤北、孤鸟一、二库、孤河等水库现已进行了边坡衬砌,但运行时间较长,应视具体情况进行治理及维护。
  4.城乡集中供水规划
  胜利油田开发建设初期,就十分注意水对生产生活的保障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先后建成了以孤北水库为代表的水库共11座,总设计蓄水能力Ⅱ.39亿立方米,扣除孤北水库尚未利用的50010,尚有蓄水能力1.22亿立方米。1987年建成的库容3000万立方米的孤河水库位于河口区的六合乡境内,距河口城区东南角约5公里。水库出水至五号水库,五号水库出水到净化站,经处理进入义和管网。供水能力为每天1.5万立方米。另外,七号、六号水库均座落于河口城区以东,也可作为净化站的水源补充。因此,这一管网供水十分可靠。
  河口净化站出水后分两支供水。一是顺滨孤路以北直达河口办事处的五顷村向北直通裕民村;二是顺滨孤路向西,穿过草桥沟、沾利河至义和镇到太平乡直通新户乡以北至大北油田;三是自新户乡的南六合至采油六队。
  管网的走向布局:一是自河口净化站开始,向西经六吕、二吕、刘坨、长青,过草桥沟顺滨孤路北至一分干。二是沿一分干东侧至六支排穿一分干顺六支排北侧到至义太路,沿义太路东外脚至新六路。再是沿新六路向西再往北至大北油田。主管线总长50.8公里,支管线全长20.2公里,人村管线64公里。
  工程建设标准:主管线按0.6Mpa设计运行期50年。年供水能力450万立方米。管线从净化站至义深八加压站用4629管线,以下均为4426。至太平乡以下全部为巾377管线,其余均为巾110PE支管线。
  工程投资及工期:工程总投资7487.71万元。计划2005年完成管网改造工程。
  5.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①河道防洪除涝工程规划
  防洪排涝标准:根据《防洪标准》( GB50201 - 94),针对规划区内保护范围及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及灾后影响的严重程度,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实际情况多方面考虑,确定防洪河道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按鲁北滨海地区“61年雨型”规划设计;排涝标准为五年一遇,按鲁北滨海地区“64年雨型”规划设计。部分支流及较小河流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排涝按5年一遇。
  设计洪水:本次设计洪水计算、河道流域面积及洪水成果参照山东省水利厅2000年4月编制的《海河流域防洪规划》及东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1999年7月编制的《东营市海河流域防洪规划》,并对其进行了复核。
  河口区设计雨型排水模数成果详见下表:
  河道规划成果:根据上述工程措施及河道设计洪水计算情况,本流域规划河道为7条,其中支流2条,规划流域面积2333.8平方公里,规划长度336.7公里。
  河口区主要河道规划成果:详见下表。
  马新河
  根据《防洪标准》要求,该河的保护对象等级为Ⅳ级,防洪标准为20-10年一遇,考虑以区域经济现状和发展的需要,确定采用20年一遇。同时,为与以往规划成果协调一致,所以确定该河设计标准仍采用鲁北滨海“61年雨型”为防洪标准(相当于20年一遇,下同),“64年雨型”为排涝标准(相当于五年一遇,下同)。
  经计算,该河防洪流量为191.4立方米/秒,5年一遇排涝流量为104.5立方米/秒。排涝起始设计水位1.76米,防洪起始水位2.86米,河道断面设计水深3.5米,底宽5.0- 36.o米,比降1/9000,边坡1:3。堤顶宽4米,边坡1:3,堤顶超高1.5米。
  主要工程措施是清淤疏浚,恢复原设计断面,同时加固现有堤防。同时,为防沙固堤,规划在大堤两侧建各20米宽的绿化带。
  沾利河
  根据《防洪标准》要求,该河的保护对象等级为Ⅳ级,防洪标准为20-10年一遇,确定采用20年一遇。同时,为与以往规划成果协调一致,所以确定该河设计标准仍采用鲁北滨海“61年雨型”为防洪标准,“64年雨型”为排涝标准。
  经计算,该河20年一遇设计防洪流量为219.5立方米/秒,5年一遇排涝流量为119.7立方米/秒。排涝起始设计水位1.73米,防洪起始水位2.98米,河道断面设计水深3.5米,底宽5.0- 24.o米,比降1/9000,边坡1:3。堤顶宽4米,边坡1:3,堤顶超高1.5米。
  经过该河河道断面进行复核,现有河道防洪能力可基本满足规划要求。但局部断面淤积严重,部分堤防损坏严重。
  主要工程措施是清淤,局部加固现有堤防。同时,为防沙固堤,规划在大堤两侧建各20m宽的绿化带。
  挑河
  根据《防洪标准》要求,该河的保护对象等级为Ⅳ级,防洪标准为20-10年一遇,确定采用20年一遇。同时,为与以往规划成果协调一致,所以确定该河设计标准仍采用鲁北滨海“61年雨型”为防洪标准,“64年雨型”为排涝标准。
  经计算,该河20年一遇设计防洪流量为256.5立方米/秒,5年一遇排涝流量为140.1立方米/秒。排涝起始设计水位1.20米,防洪起始水位2.4米。河道断面设计水深3.0米,底宽12.o—62.o米,比降1/12500,边坡1:3。堤顶宽4米,边坡1:3,堤顶超高1.5米。
  经对该河河道断面进行复核,现有河道防洪能力可基本满足规划要求。但局部断面淤积严重,部分堤防损坏严重。
  主要工程措施是清淤,扩大断面,同时加固现有堤防和改造部分建筑物。同时,为防沙固堤,规划在大堤两侧建各20米宽的绿化带。
  草桥沟
  根据《防洪标准》要求,该河的保护对象等级为Ⅳ级,防洪标准为20-10年一遇,确定采用20年一遇。同时,为与以往规划成果协调一致,所以确定该河设计标准仍采用鲁北滨海“61年雨型”为防洪标准,“64年雨型”为排涝标准。
  经计算,该河20年一遇防洪流量为251.6立方米/秒,5年一遇排涝流量为137.4立方米/秒。排涝起始设计水位1.69米,防洪水位2.84米。河道断面设计水深3.5米,底宽5.o- 45.o米,比降1/9000,边坡1:3。堤顶宽4米,边坡1:3,堤顶超高1.5米。
  经对该河河道断面进行复核,现有河道防洪能力可基本满足规划要求。但局部断面淤积严重,部分堤防损坏严重。
  主要工程措施是清淤,恢复原设计断面,同时加固现有堤防。同时,为防沙固堤,规划在大堤两侧建各20米宽的绿化带。
  神仙沟
  根据《防洪标准》要求,该河的保护对象等级为Ⅳ级,防洪标准为20-10年一遇,确定采用20年一遇。同时,为与以往规划成果协调一致,所以确定该河设计标准仍采用鲁北滨海区“61年雨型”为防洪标准,“64年雨型”为排涝标准。
  经计算,该河20年一遇防洪流量为229.9立方米/秒,5年一遇排涝流量为125.6立方米/秒。排涝起始设计水位1.18米,防洪起始水位2.23米,河道断面设计水深2.5米,设计底宽15.o—75.o米,比降1/12500,边坡1:3。堤顶宽4米,边坡1:3,堤顶超高1.5米。
  经对该河河道断面进行复核,现有河道防洪能力可基本满足规划要求。但局部断面淤积严重,部分堤防损坏严重。主要工程内容是清淤,恢复原河道设计断面,同时加固现在堤防,并对孤岛镇、仙河镇城区段进行衬砌。同时,为防止海水倒灌,需在该河河口新建拦河闸一座。
  其他河道
  区内尚有流域面积较小的独流人海河道,如郭河、二河、三河等。该部分河道虽然流域面积较小,干流长度较短,但多是所在乡镇的主要排涝河道。近几年由于河道淤积、雨水冲刷和海潮水倒灌,造成河道断面的不断减少和行洪能力的降低,应急需治理。
  6.防潮工程规划
  (1)临海一线防潮堤工程规划
  为满足河口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划新建防潮堤51.25公里,加上区内目前已建成的防潮堤,全区临海一线防潮堤总长可达94.88公里。
  ①潮河口-黄河故道西北段:从滨州市界经潮河至黄河故道西北,规划新建长51.25公里的防潮堤,堤顶高程5.83米,堤顶宽6.0米,临水坡及堤顶采用预制砼板防护,背水坡采用浆砌石护坡。
  ②黄河故道—神仙沟段:该段已建有浆砌石护坡的防潮堤32.13公里,但该段堤防高程低于设计标准,规划对该段堤防进行维修加固,抬高堤顶高程至6.20米,达到Ⅱ级堤防标准。
  ③孤东海堤:该段堤防已建有长11.5公里的栅栏板护坡,但标准较低。规划在原堤基础进行加固,扩大堤防断面,堤顶高程加高至6.4米,达到Ⅱ级堤防标准。
  (2)河口段防潮堤工程规划
  人海口段防潮工程设计标准,在考虑潮水位和人海洪水相集遭遇情况下,系根据河道人海口的设计潮位、设计风速和河道设计防洪水位遭遇的机率,综合分析确定。
  人海河道设计堤防高程的确定因堤防的防潮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是面临大海的河道人海喇叭口段堤防;二是受风暴潮影响的河道喇叭口段以上的河道堤防。前者与防潮堤的设计堤顶高程相同,后者按防潮堤设计标准下(设计潮位、设计风速、风浪等)的潮水位线与河道防洪设计标准下的洪水水面线的外包线,加上安全超高确定河口段堤防的堤顶高程。
  河口段堤防建设长度,应由设计标准情况下潮水在人海河道内回水长度确定,如果人海河道上设有挡潮闸时,则挡潮闸以下至人海河口段的长度为其建设长度。
  据此,河口区需要复堤173.2公里,全部为新建工程。主要工程内容包括:
  潮河(右岸)94公里、马新河384公里、沾利河40.4公里的人海河道堤防,设计堤顶高程5.53米;草桥沟段324公里和挑河段52.6公里的堤防,堤顶高程5.6米。
  以上所有河段堤防设计顶宽为6.0米,喇叭口段2.0公里以内采用三面砌石防护,临水坡堤脚前端抛石宽度5.0米,厚0.5米;喇叭口以上段临水坡及堤顶也采用砌石护坡,而背水坡可采用草皮护坡。
  河口区防潮堤工程规划指标,详见下表。
  (3)工程量及投资:
  经计算,河口区防洪除涝及防潮工程共需完成土方量1279.06万立方米,砌石84.1万立方米,砼151.0万立方米;碎石163.77万立方米,抛石146.1立方米,永久占地1005.9亩,临时占地457.6公顷。需完成工程投资17.48亿元,其中建安工程14.17亿元,设备费139.82万元,其他费用3.29亿元。
  7.水土保持规划
  ①防治目标
  根据国家治理水土流失的国策部署和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水土流失治理“十年初见成效、二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结合河口区水土保持工作实际,力争到2010年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50%,到2020年对现有水土流失区域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部进行治理,并从根本上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再次水土流失。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和开展植树造林,将宜林荒地荒滩全部绿化起来,森林覆盖率达到25%。高标准建设平原防护林体系和沿海防护林体系,高质量建设林果生产基地和牧草生产基地,形成“点、带、线、面”相结合的,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基地。最终使沙化地、盐碱地基本得到改造。建立起经济、社会、人口、资金相互协调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②防治措施
  黄河故道防护林工程:根据东营市黄河流域防洪规划、为减少黄河故道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应营造风沙区防护林工程。经计算,黄河故道风沙区人工营造防护林5400公顷。
  其他河道治理工程:对挑河、草桥沟、神仙沟进行除涝治理。施工过程中的占压土地、挖取土(沙)方、砌筑石方等活动,将不可避免地占压土地,破坏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改变原来的工程现状。因此,本次规划对辖区内的挑河、草桥沟、神仙沟及新开挖的输水河道等两侧各营造宽10 -30米的防护林带,总面积800公顷。
  水土综合治理工作区:以小流域综合治理带动整个区域连片开发,沟、渠、路、林、桥和涵闸全面配套。大力开展土地整平、荒碱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推广和实施上农下渔开发模式。河口区2010年水土综合治理面积达到99平方公里,旱田面积发展到17006.7公顷,菜田面积1666.7公顷,林果种植面积6153.3公顷,牧草面积发展到6666.7公顷;2020年,水土综合治理面积达到364平方公里,旱田和林果面积不再增加,菜田面积增加到2333.3公顷,牧草面积发展到8666.7公顷,芦苇面积发展到23333.3公顷。暗管排碱改造盐碱地6666.7公顷。
  工程投资:规划的投资结构为:黄河故道营造防护林1.62亿元;其他河道防护林带建设2400万元;水土综合治理投资1.09亿元。各项工程总投资2.95亿元。
  8.总体规划工程量及总投资
  ①工程量:全部规划工程共需完成土方1980.5万立方米,砌石84.1万立方米,抛石146.1万立方米,铪及砼179.2万立方米,永久占地1079.2公顷,临时占地752.7公顷。其中引黄供水工程需完成土方369.51万立方米,铪及砼12.22万立方米,永久占地73.28公顷,临时占地295.Ⅱ公顷。
  ②工程投资:全部工程静态总投资305041.59万元;其中:防洪除涝工程174778.43万元;节水灌溉工程28525.22万元;污水处理工程25695.65万元;引黄供水工程10584.68万元;水土保持工程29520.00万元,基本预备费35937.60万元。
  9.工程实施计划
  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主体工程一般安排在2005年前,大多数工程在2010年前完成。2010年后以田间配套工程和工程加固、提高标准为主。本工程规划拟2004年春开工,2015年完工。其中2004 - 2005年完成工程投资79248.96万元,2005 - 2010年完成工程投资12316.87万元,2010 -2015年完成工程投资102629万元。
  ①近期(2004 - 2005年)实施计划:2004年完成的建设项目如下:
  水库加固:拟增容改造河口水库(李坨水库),衬砌改造水库大坝5公里,扩大库容304万立方米,内坡设砼预制板衬砌防护,坝顶设柏油路面,坝内脚及坝内设防渗层,外坡设排水槽,坝内肩设防浪墙,将其改造为向城区多功能供水水库,完成土方38万立方米,砂垫层5600立方米,砌石5800立方米,铪及砼9630立方米,计划于2004年春开工,2004年冬季完成,工程估算总投资1803万元。
  河道治理:2004年安排挑河治理和郭河绿化工程。本次规划治理挑河长度25公里,完成土方196.1万立方米,植树绿化250公顷,投资1150万元。计划2004年冬实施治理工程,2005年春实施绿化工程。郭河绿化安排在2004年春,完成土方18万立方米,绿化面积200公顷,投资176万元。
  防潮堤建设:本次工程计划新建沾利河至草桥沟段防潮主堤9.6公里,回水堤6.2公里,完成土方257万立方米,砌石2.2万立方米,混凝土6.8万立方米,投资14304万元。
  二分干节水改造:本次规划全断面衬砌二分干,长21.45公里,完成土方33.4万立方米,砌石3782立方米,砼7566立方米,总投资2960万元。
  六支渠节水改造:本次工程计划全断面衬砌六支渠,长度7.5公里,完成土方12.1万立方米,砌石124万立方米,铪及砼2543立方米,总投资780万元。
  东部引水配套工程:本次工程为二期工程,计划完成土方75万立方米,新建建筑物16座。完成砌石5430立方米,铪及砼4862立方米,总投资1173万元。
  平原水库和河道拦蓄工程:计划新建神仙沟拦河闸工程,完成土方1.3万立方米,砌石1085立方米,砼及铪2340立方米,投资420万元。
  水土保持:计划实施沾利河流域新户水土保持项目,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本次规划治理5平方公里,完成土方46.8万立方米,人工10万个工日,投资136万元。
  人畜吃水: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解决四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农村居民5.6万人的吃水难问题。完成主管道51公里,支管道20公里,投资7670万元。
  节水灌溉工程:实施义和镇梁家片渠道硬化节水工程,面积1333.3公顷,完成土方20万立方米,砌石2000立方米,混凝土1.92万立方米,投资1381万元。
  以上项目共计10个,总投资31953万元。
  ②2005年水利建设项目投资框架计划。项目如下:
  水库加固工程和衬砌改造:新户境内的中和堂水库,改造的方式同河口水库(李坨水库),衬砌改造水库大坝5.3公里,扩大库容300万立方米,完成土方37.5万立方米,砂垫层5500立方米,砌石5700立方米,砼与铪9400立方米。计划2005年春开工,2005年冬完成。投资1860万元。
  河道治理:计划2005年实施马新河治理,治理长约24公里。完成土方156.1万立方米,植树绿化240公顷,投资960万元,计划于2005年冬实施治理工程。2006年春实施绿化工程。
  防潮堤建设:计划新建挑河至草桥沟段防潮主堤8.86公里,回水堤10.2公里,完成土方214万立方米,砌石2.7万立方米,混凝土8.3万立方米,投资17519万元。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计划安排东部引水工程节水改造,全长34.8公里,计划全断面衬砌,完成土方60万立方米,砌石7200立方米,混凝土1.6万立方米。总投资5800万元;
  水土保持:计划实施六合乡水土保持项目。水土流失面积18公里,本次工程计划治理7.5平方公里,完成土石方74.3万立方米,人工156万个工日,投资216万元
  节水灌溉工程:计划实施义和镇仁韩片节水项目。面积1000公顷,方式为防渗渠道衬砌,完成土方14.8万立方米,砌石仅15万立方米,砼1.43万立方米,投资1058万元。
  人畜吃水工程:实行六合乡城乡供水一体化。解决该乡农村居民2.3万人吃水难问题,完成主管道8公里,支管道17公里,投资1243万元。
  2005年共安排水利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28732万元。

知识出处

河口区水利志

《河口区水利志》

出版地:2005.3

本书是全面记述河口区水利建设和现状的资料性著述。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真实地记述河口区20年来水利建设和工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