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场矿区冶官墓矿床的探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沂南金矿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34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金场矿区冶官墓矿床的探采
分类号: TD
页数: 3
页码: 24-26
摘要: 自1981年开始,按照设计要求对标高42米至一150米之间的矿体以标高0米、一50米、一100米和一150米4个中段进行探采,到1987年,45个开采中段共施工井巷探采工程15970.5米, 坑内钻探9616米,对普查评价地质报告提交的储量进行了核实 ,普査评价地质报告在标高42米至一150米之间共提交远景矿石储量29.5万吨、黄金储量543公斤、铜金属量为1004吨,经核实矿石储量有17.17万吨、黄金276.75公斤,约为普査评价地质报告的一半,为《山东省沂南金矿冶官墓矿田探采设计》储量的十分之一。由于这4个中段储量负变较大,矿及时将上述情况向山东省黄金总公司汇报并编制了探采
关键词: 金场矿区 矿床探采

内容

依据探采方式和时间顺序,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地表露头矿的探采阶段。
  1957年一1967年,在无地质资料的情况下,探采了马旺矿床的地表露头矿,共采出矿石2.25万吨,生产黄金326.5公斤。
   第二阶段:冶宫墓矿床浅部探采阶段。
  1967年一1981年,根据省冶金一勘在冶官墓矿床浅部(标高42米以上)施工两个钻孔,提交65公斤黄金储量的资料。冶官墓矿床建成了斜井(提升井,断面5.28平方米,井筒斜长304米)和小竖井(通风井,井筒直径2.5米,井筒长度122.5米),用标高110米、97米、86米、67米及42米5个中段进行了探采,共投入掘进工程量9637.3米,采出矿石量403827吨,矿石金品位为6.13克/吨,铜品位为0.784%。利用日处理矿石150吨的选厂,共生产黄金63322两(合1978.8公斤),铜金属量2538吨,铁精矿约30000吨。
   第三阶段:冶官墓矿床中部深部的探采阶段,即标高42米至负150米之间的探采阶段。
  根据省冶金四勘1978年提交的“山东省沂南县金场金铜矿田普查评价地质报告”资料,冶官墓矿床在标高42米以下还有远景矿石储量75万吨、黄金储量1086.7公斤、铜金属储量1652.7吨。
  为了争取投资,矿山设计时采用以浅推深(浅部开采矿量大于地质储量)将矿石储量推算为139.53万吨,黄金储量扩大为7403.9公斤,铜金属量6795.5吨,并依据此资料编制了《山东省沂南金矿冶官墓矿田探采设计》,此设计经有关部门批准,由沂南金矿施工,1981年建成直径为4.5米、井深333.5米的竖井(井口标高183.5米,井底标高为一150米〉和日处理矿石300吨的新选矿厂。
  自1981年开始,按照设计要求对标高42米至一150米之间的矿体以标高0米、一50米、一100米和一150米4个中段进行探采,到1987年,45个开采中段共施工井巷探采工程15970.5米,坑内钻探9616米,对普查评价地质报告提交的储量进行了核实(探矿工程网度为12.5米X8米),普査评价地质报告在标高42米至一150米之间共提交远景矿石储量29.5万吨、黄金储量543公斤、铜金属量为1004吨,经核实矿石储量有17.17万吨、黄金276.75公斤,约为普査评价地质报告的一半,为《山东省沂南金矿冶官墓矿田探采设计》储量的十分之一。由于这4个中段储量负变较大,矿及时将上述情况向山东省黄金总公司汇报并编制了探采对比资料,1987年,山东省黄金总公司组织有关单位30多位专家学者对沂南金矿编制的《沂南金矿金场矿区冶官墓矿段矿产资源探采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审査并形成会议记要,会议认为:通过沂南金矿几年来的探矿工作,在冶官墓井田范围内标高一150米中段以上的矿体,已基本上探明采尽,无需再投入工作。
   至此,共采岀矿石15.35万吨,生产黄金247.94公斤,铜金属464吨。
   第四阶段:冶官墓矿床深部探采阶段即标高一150米以下的探采。
  由于资源危机,矿山对标高一150米以下的矿体利用标高一200米中段进行了风险性探采。普査评价地质报告在标高一150米至一200米之间,共提交远景矿石储量20.63万吨,金金属277.65公斤,铜金属374.25吨。经标高一200米中段用770米井巷、70米坑内钻探核实,矿石储量仅为1-5万吨,黄金储量28公斤。
  由于地勘部门提交的储量负变较大,自1979年始,矿山在井田边缘及矿界范围内加强了地质探矿工作,投入了大量的地探工程量,在井田边缘及矿界范围内找到了数量可观的地质储量,除满足了矿山生产急需外,截止到1995年底,矿山还保有矿石地质储量12万吨,可维持矿山3年生产。

知识出处

山东省沂南金矿矿志

《山东省沂南金矿矿志》

沂南金矿位于沂蒙山腹地,这里的采金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代。虽然采金的历史悠远,但从未留下过系统的文字记载。因此,要写一部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的志书确非易事。修志人员都是本矿职工,池鱼故渊,知之深望之切,利用业余时间,苦力劳神,尽可能搜集翔实的资料,无论重大事件的记述,还是历史的追记,均去粗取精、略古详今,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虚美,不掩过,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沂南金矿的历史面貌和几代职工奋斗的光辉业绩,基本反映了在生产、地质、基建、管理、科研等诸方面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山东省沂南金矿志》的出版,为沂南金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现实依据,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丰硕成果,也是惠及子孙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