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唯一号: 150836020220000001
实物名称: 黄河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106.pdf
类型: 河流
分类号: P343.1
主题词: 河流

实物简介

清雍正年间《河南通志》记载,公元前602年(东周定王五年),“河徙宿胥口,东行溪川,至长寿津与溪川别而东北会漳水,至章武入海”。即黄河从河南浚县淇河、卫河交汇处改道,经濮阳西南、内黄东南由河北的大名东入境,经冠县西、馆陶、临清南、高唐东南向东北至章武(今沧县东北)入海。70年(东汉永平十三年),王景“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千余里”,河道相对稳定,经濮阳、范县、阳谷、东阿、聊城、在平、高唐、临邑至利津东北入海,到北宋,行河近千年之久。此后,金、元、明代主要在现行河道以南行河,经常数道并行,彼此迭为主次,“或决或塞,迁徙无定”,经常波及马颊河、徒骇河、北清河(今卫河)。直至1495年(明弘治八年),河道全部南徙,夺淮入海。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在兰阳铜瓦厢(今河南兰考县境)决口,溃水至阳谷县张秋镇,穿运河东流至东阿县鱼山夺大清河,经齐河、济南,至利津入海,形成现行的河道。1938年6月,国民党军队在郑州花园口扒堤决口,又使河道南徙,至1947年3月15日堵复决口,黄河归故,迄今已142年。现河道自河南省台前县张庄东北入境,经阳谷县陶城铺至东阿县李营岀境。境内河长59.51公里,流域面积29平方公里,主槽宽300〜1000米,最窄处东阿井圈险工13号坝与对岸外山对峙,宽仅275米,河道比降平均万分之一。河床逐年淤高,滩面一般高于背河地面3〜5米,为典型的地上“悬河”。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