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十三碑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唯一号: 150835020220000107
作品名称: 五体十三碑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170.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J314.3
主题词: 石刻

作品简介

五体十三碑古代碑刻。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张秋镇南水闸东北堤下原有挂剑台,又称挂剑祠,一称季子祠,其旁有徐君墓。史载,此处元时即有古碑刻“季子挂剑徐君墓树”8字。明正德十一年(1516),在张秋工部分司任管理河道官的杨淳修建了季子祠,并树碑刻诗。其后,明隆庆、万历年间,清康熙、乾隆年间,到张秋的文人、官员纷纷题咏镌碑,并续修季子祠。五体十三碑即保存至今的13块诗碑,除1块碎裂仅存残字外,其他12碑字基本清晰可识。碑刻有13位作者的26首诗,字体楷、行、草、隶、篆5体兼备,很有书法价值。其中元代诗人萨天锡,明代文学家李东阳、屠隆、傅光宅的诗更引人注目,尤其是屠隆诗碑,为研究其生平和诗作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聊城百科全书》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聊城百科全书正文由概述文章和条目组成。附录有分类目录、彩色插页目录、聊城大事 年表、参考书目、笔画索引等。 概述文章包括总概述和分编概述。总概述全面介绍聊城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色,分编概述只介绍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主要情况和特点,供读者系统阅读和为查检 条目提供背景材料。 条目是全书的主体,按学科性质和内容分类为历史,地质地理,政治和法律,经济,城建和旅游,科学和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社会,当代人物等9个分编。分类目录 中加虚条分类联接,并标“[条目之间的相关内容以“参见”方式联系,互为补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