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造像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唯一号: 150835020220000103
作品名称: 石刻造像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169.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J314.3
主题词: 石刻

作品简介

石刻造像唐代石刻。1979年5月从在平县广平乡征集。造像内容为弥陀说法。主佛置于束腰莲座上,佛高18.2厘米,形体瘦长,双目微闭,面相端庄,身穿敞领袈裟,结跚趺坐,左足外露,右手上举,食指与拇指作环形,其余三指微伸,左手置于左腿,掌心向上,作“说法状”,背有圆形顶光,浅刻两同心圆,同心圆之间饰一周莲花纹,外圆饰火焰纹。莲座上为仰莲,束腰处雕有托扛力士两躯,下为饰宝装覆莲。两菩萨均戴宝冠,端立于莲花座上,体长腰细,双足跣露,颈部饰璞珞,至胸前结成环状下垂过膝,腰束长裙,一手举莲蕾,一手提裙带,神态肃穆恭顺。造像底座为长方形平台,正面开一长方形小龛,龛中阴刻一裸身坐式侏儒,头顶宝炉,以左手扶持,香炉两侧有一对浮雕蹲狮。铭文在小龛两侧,共有6行35字:“显庆五年四月三十日,比丘尼行儒敬造弥陀像一铺,为皇帝、师僧、父母、法界众生,咸同斯福。”这是一件唐代有确切纪年的石造像,显庆五年即公元660年,铭文字体为楷书,规整秀逸。整个造像高52厘米,宽32.9厘米,厚12.3厘米。主从有序,阴刻、浮雕、圆雕互相配合,层次分明,衣纹线条流畅,雕饰精巧清晰,显示出了初唐雕刻艺术的风格,是研究佛教造像的艺术珍品。现藏于聊城市博物馆。(见彩色插页第15页)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聊城百科全书》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聊城百科全书正文由概述文章和条目组成。附录有分类目录、彩色插页目录、聊城大事 年表、参考书目、笔画索引等。 概述文章包括总概述和分编概述。总概述全面介绍聊城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色,分编概述只介绍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主要情况和特点,供读者系统阅读和为查检 条目提供背景材料。 条目是全书的主体,按学科性质和内容分类为历史,地质地理,政治和法律,经济,城建和旅游,科学和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社会,当代人物等9个分编。分类目录 中加虚条分类联接,并标“[条目之间的相关内容以“参见”方式联系,互为补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