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泥塑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唯一号: 150834020220000613
专题名称: 聊城泥塑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97.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大致分为大型雕像泥塑和小型儿童玩具泥塑。清末年间,博平张安之即在聊城雕塑神像,其技术高超,工艺精邃。聊城三宝之一的玉皇阁神像就岀自张安之之手。后聊城胥元祥拜张安之之徒李振基为师学习雕塑工艺,历经数年刻苦钻研,造诣颇深。1919年,聊城万寿观及其他庙宇的神像多由他修复和创新。1931年,聊城纪刚、李英柳拜胥元祥为师,从事雕塑活动。建国后,聊城庙宇遗址全部被拆除或改为它用,雕塑活动基本停止。“文化大革命”期间,聊城县革命委员会在工会俱乐部举办阶级教育展览时,民间艺人纪刚创作设计《今昔对比》的人像泥塑30尊。1979年,纪刚赴阳谷景阳岗雕塑《武松打虎》像1尊。聊城小型儿童玩具泥塑,即马官屯泥人,亦称马官屯泥娃娃。此泥塑小巧玲珑,品种繁多。从各种人物到飞禽走兽都能捏制,造型优美,古朴典雅,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活头泥娃娃为最佳制品。建国前,马官屯村80%以上的农户从事该泥塑工艺,多以此为谋生手段。建国后,马官屯泥塑艺人组织在一起,批量生产泥塑制品,作为集体的副业收入,后因管理不善和销售不景气而被迫停产。1983年,山东省举办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由郑克勤设计制作的《西游记人物》(四人像)一组参展,受到好评。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