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剪纸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唯一号: 150834020220000610
专题名称: 茌平剪纸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96.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其艺术特点是不打底稿,也不用刀刻笔描,艺人只需一把剪刀,用彩纸折叠,动剪成型。所剪花鸟、人物,造型简练,线条粗犷,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因为它和“插花描云”相结合,所以不仅为广大劳动妇女所喜爱,而且长期以来把剪纸工艺视为心灵手巧的象征。在平剪纸源于人民生活,反映乡土风情,保留了古老淳朴的文化传统。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有剪纸形式出现。鱼、虫、花、鸟,民间传说,戏剧人物等无所不有。花样内容也因事因物而异。尤其装饰新房器具,不仅增加喜庆气氛,而且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传统的民间剪纸,在内容上反映喜庆、吉祥、如意、忠孝之题材较多。逢年过节,贴上“白莲红鱼”,象征五谷丰登连年有余;“喜鹊登梅”象征喜上眉梢;新婚嫁娶,床头贴上一对“鸳鸯戏水”,祝愿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用“状元祭塔”、“白猿献桃”等教育子女孝敬老人。1978年后,剪纸艺人又创作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如“大养其猪”、“责任制好”、“喜摘新棉”、“农家乐”、“学雷锋”等。1982年10月省民间美术展览中,展岀荏平剪纸64幅,占全省剪纸展出的三分之一。1985年,全国举行民间剪纸展览,在平有8幅作品晋京展出。省美术馆、中央民间美术博物馆收藏在平剪纸84幅。同年,在平县文化馆组织全县各乡村的剪纸作品成集22册,每册100.幅,全部被山东省美术馆收藏。1989年,在平民间剪纸在山东省美术馆专品展出,共展出作品200幅360件,得到专家的关注和好评。在平剪纸由于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又用料方便,简单易学,所以成为全县劳动妇女的一项广泛的文化活动。剪纸艺人遍及全县乡村,上至八旬的老太太,下至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剪纸艺人达0.3万之多。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