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木版年画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唯一号: 150834020220000609
专题名称: 聊城木版年画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95.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始兴于古镇张秋。清代,山西商人在张秋开设3家年画店,经销年画、门神。后来,其中之一的“刘振升画店”迁往聊城东关清孝街。至清末民初,聊城的清孝街、铁塔寺一带的年画、门神店甚多,字号有聊城的五福祥、义和祥、福盛和堂邑的月泰、同顺和、裕兴和、福原成、魁元隆、广和及莘县的通顺、福兴等20多家店铺。聊城的年画、门神,二者融为一体,既具有年画的艺术风格,也起到门神作用,构图丰满,人物突出,刻画夸张,情调高昂,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其勾绘线条,朴拙而生动,清秀而简炼,取材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描写劳动生产的耕织图、渔家乐,戏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福禄喜庆之类的吉利画等,题材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年画的主要内容除描写现实生活外,还可分为3大类:一类是民间故事、戏曲故事、小说故事,如“庆顶珠”、“天河配”、“打金枝”,三国演义和水泊梁山中“赵云夺阿斗”、“长坂坡”、“武松打虎”、“马超马岱”等,同时,还多采用以神像为画面的门神画神荼郁垒、判头(钟尷像),双双对称,庄严威猛。此类故事画寄寓人民群众对英雄人物的赞扬及其扶正压邪的强烈愿望。另一类是吉祥喜庆的内容,如“福寿三多”、“双喜临门”、“招财进宝”、“连年有余”、“多种多样”。此类作品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生活及其美好理想。再一类是以儿童为题材的“胖娃娃”。这是年画的传统题材,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儿童,有的抱鱼、逗猫、采莲,有的捧花、扑蝶,形象生动,饱满甜润,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可唤起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有“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福寿三多”、“吉祥如意”等。聊城年画,历来只有“草板”,即全部用木板分色套印,从不开脸敷彩。造型生动,线条简洁、刚劲、细致、有力,富有版画意味。其色彩有丹红、粉红、黄、绿、青、黑6色套印,最多7色8版(再加大红和一遍黑),其印刷称为“六遍手”或“七遍手”,印岀的成品,色彩对比强烈,不仅使画面鲜艳明快,而且显得富丽辉煌,收到古朴风韵、别饶意趣的艺术效果,显示出特有的地方风貌。民国初期,聊城有木版年画作坊10多家。北伐战争后,年画、门神画曾被视为迷信用品不准生产、销售。抗日战争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冀鲁豫文联和新华书店在解放区开展群众性文艺普及工作的同时,对聊城年画按原版图样格式进行改革,调集张秋镇等地的年画艺人与解放区美术工作者相结合,创作岀一批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解放区军民斗争生活题材的木版年画,在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推广。1949年,平原省文教厅和平原省美术协会创作印行一批内容新颖的木版年画。平原省撤销时,将一批新木版年画原版交给张秋镇年画艺人带回推广。建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彩印年画相继问世,木版年画的印制逐渐减少。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