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唯一号: 150834020220000603
专题名称: 竹马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93.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流传于全区,尤以高唐县清平镇刘海子村的竹马为最。其原始雏形为毛驴,至清末演变成为竹马。竹马的道具有马颈、马前身、马后身3部分。表演时,骑手将马的前后身拴在腰间,左手拉动马头,右手高举兵器。马的颜色各异,按赤、橙、黄、绿、青、蓝、紫每色2〜4匹相配。骑手穿的盔甲与马的颜色相同。表演人数不限,多达200余人,少可几十人。早年竹马阵法有108阵,因年久失传,至今只能组织表演11种阵法,即二龙出水阵、起门阵、八卦连环阵、葫芦阵、四门阵、龙门阵、埋伏阵、迷魂阵、麦穗阵、剪刀阵、罗成阵。跑阵时,骑手多为圆场步,马童的动作则吸收了大量当地武术的精华。竹马的表演,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出征”时,人们每人扛一大杈,每杈上挑5盏灯笼,一片火红。远远看去如繁星下落,加之群马喧啸,马铃声声,其景格外壮观。竹马舞已载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