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鬼闹判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唯一号: 150834020220000602
专题名称: 五鬼闹判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93.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流传在临清市区的一种面具舞蹈,俗称判子会。相传,明代初年从江苏南通传播而来。五鬼闹判是5个手执琴、棋、书、画、伞的小鬼闹判官。在纷闹中判官明察秋毫,指挥若定,驱恶扬善,刚正不阿。判官,即镇鬼之神钟馗。清宣统年间,临清的五鬼闹判与南通的闹判分庭抗礼,竞相发展,独自形成北派风格,以武功见长、粗犷豪放。其代表舞有《目莲僧救母》。建国后,对其舞剧进行整理改编,去其具有恐怖色彩的火稽角及迷信色彩的阴阳官、牛头、马面等角色,汇合南派艺术精华,使其从形式到内容都富有清新向上的风貌,并被改编进新编历史剧《李慧娘》中,摄制成电影。五鬼闹判舞蹈借鬼喻理,伸张正义,鞭挞邪恶。舞蹈语汇丰富多彩,舞蹈队形灵活多变,锣鼓伴奏抑扬有致,观众百看不厌。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