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根弦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唯一号: 150834020220000577
专题名称: 四根弦
其他名称: 四股弦;一勾勾;两夹弦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81.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四根弦也称“四股弦”或“一勾勾”、“两夹弦”,形成于明末,流行于清代,兴盛于清末民初;四根弦是在花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清末盛行于山东的高唐、夏津、东平、齐河、济南及河北南部地区。因受河北梆子影响较大,该剧种又分为两支,一支流入临邑一带,称为“一勾勾”;另一支流入莘县及河北馆陶一带,俗称“北词两夹弦”。剧目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该剧种形成初期,唱腔较为单调,脚色行当也不健全,唱腔板式仅有“头板”、“二板”、“三板”等,曲牌仅有“海青歌”、“上香牌”、“快慢行弦”等。经过发展创新,唱腔板式增添了“流水”、“数板”、“慢板”、“垛板”和“紧拉慢唱'’等。它的主要伴奏乐器为“四胡”,弦为四根,分为两股弓毛,分别夹在四根弦内,其他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笙、笛子等。武场有板鼓、大锣、镣、小锣、堂鼓等。四根弦的艺术特色是,音乐唱腔紧紧吻合方言土语,唱字无腔,如说如念,行腔无字,伴奏相随,真嗓吐词,假嗓托腔;每句唱腔的尾音出现“勾”字高音,上句尾音为8度大跳,下句尾音7度大跳突岀“勾”音。其唱腔风格声情并茂,婉转缠绵,雅俗共赏。因其乡土气息浓郁,通俗易懂,为农民观众喜闻乐见,尤为农村妇女所迷恋,故有“栓老婆撅子戏”之谑称。其演出剧目有100多个,代表剧目有《大阴宫》、《小阴宫》、《大松林》、《小松林》、《西岐州搬兵》、《孟金花走娘家》等。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

相关作品

《大阴宫》
相关作品
《小阴宫》
相关作品
《大松林》
相关作品
《小松林》
相关作品
《西岐州搬兵》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