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唯一号: 150834020220000480
专题名称: 哈达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257.pdf
专题类型: 工业产品

专题描述

哈达据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记载,临清哈达生产当于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极盛时,“全境机房七百余,浆坊七八处,收庄十余家,织工五千人”,为当时“日进斗金”的3大手工业产品之一。民国10年后,哈达业渐趋衰落。傅崇兰《临清明清史初稿》记载:“民国十年前,年销货值常达百数十万元……现有机房不过数十家,收店三四家,每年输岀货价仅六七万元。”至日伪统治时期,因原料供应中断而停产。1951年,当地政府组织起45户的生产合作社,当年产3.25万米。1954年,临清哈达在北京展岀。次年,1200条带有蒙古国徽的哈达岀口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当年产20万米。1966年停产。1980年10月恢复生产,新建的专产哈达的临清工艺丝织厂成为轻工部唯一定点生产厂家。其产品有浪翠、阿希、素希3大类23个花色品种。1985年,年产40万米,产值18.2万元;同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特意购400条临清“浪翠”哈达,作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的礼品。1990年,年产35万米,产值54万元。1995年,生产4.14万米,产值61万元。1996年,该厂划归乡镇工业。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