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丧葬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唯一号: 150834020220000341
专题名称: 回族丧葬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791.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回族病人临危时,要请阿匍作“讨白”。病逝之际,为其理发、净面。由阿匍宰倒头羊。回族人亡故称“无常”,死者称“亡人”。若为老者须停灵一至三天,年轻人一般当天埋葬。亡人停放在正屋,吊幔帐遮挡,身下是木板,身上盖白布七尺,头前点安顺香。当天派人向亲友报丧。受汉族影响,发送亡人时,孝子戴孝帽,系孝带,穿白鞋;女儿、儿媳头戴披布,也称手帕,长五尺至八尺,腰系孝带、哭布,穿白鞋,女儿还要扎腿;其他眷属按关系远近,披布三尺、五尺不等。亡人子女白天跪在灵前草苫上,哭泣守灵。吊唁的亲友送挽帐或丧礼,并在亡人灵前致哀。挽帐或丧礼要在账簿登记,以备事后看账还礼。聊城农村,若吊唁者为同教人,则要入幔帐跪哭亡人,死者子女跪礼致谢;若吊唁者为晚辈,也双膝跪下还礼。入夜,儿女轮流守护亡人,直至出殡。发送时,揭开亡人盖布,亲属见最后一面。阿匐在屋外念“妥哈”,亡人儿女依次手捧《古兰经》与阿匍传递,并以新棉絮捻七粒小米送于屋内。此时,按死者性别由寺内管理杂务的男“香娄”或女“香娄”提着水,叫做“领水”,由亡人的亲属或另外请人为亡人净身,叫做“洗满意”。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冲洗三遍。洗毕,以最好的七粒小米塞人亡人七窍,并撒上麝香或冰片,然后抬至汉托上,用白布为亡人裹身,叫“穿布”。男穿三件,有皮拉罕、大小卧单;女穿五件,外加围腰和盖头。男女均用白布三丈六尺。待屋外传经完毕,即将屋门打开,向人群撒“闪门钱”。接着将亡人抬上架子,并扣上外绣回文图案的经匣,后由同教的亲友八人或十六人抬送墓地。架子出门后十步、四十步,孝子及亡人亲属向送殡人群行跪礼,随即引进。阿匍前导,亡人亲属身着孝衣啼哭跟随,抬殡者扛着架子缓慢而行。孝子年长者背倚经匣失声痛哭,护送亡人到达墓地。送葬的亲友及邻里跟在行列的最后,送殡者每人手燃一根“八赖香”,至半路香熄。亡人以入土为安。在墓地已事先挖好墓穴,墓穴深七尺,宽五尺,分“穿堂”、“偏堂”两种。穿堂是在墓穴北壁,掏掘七尺长,三尺半宽。偏堂在墓穴西壁,大小与穿堂相同。先罩上四帷,再用汉托将亡人送入穿堂(或偏堂),将盖头揭开,头北面西停放,堂口用土坯挡严,然后用土掩埋。坟头高出地面一尺许,正中为一“回”字形小土方。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的不挖穿堂、偏堂,而以砖石或木板砌起墓穴四壁,也罩上白布四帷,上加厚木板封盖。埋葬毕,阿匐为亡人念“开经”、“回头经”各一遍,孝子双膝跪地,并捧手拜谢。亡人女眷在家,等候送葬人归来一起用餐,设宴款待前来吊唁和送殡的亲友。宴席要尽量丰盛,但绝不动烟酒。至此,丧葬完毕。亡人发送后,儿女们要戴孝七天。孝子与阿旬每天早晚需到坟地念经祭奠,儿女及眷属在家中“提发”(哭)亡人。七日这天烫面做油香,分发亲友及乡邻,晚上给亡人开经。四十天、百天、周年、三年、十年等,用同样方式悼念亡人。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聊城百科全书》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聊城百科全书正文由概述文章和条目组成。附录有分类目录、彩色插页目录、聊城大事 年表、参考书目、笔画索引等。 概述文章包括总概述和分编概述。总概述全面介绍聊城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色,分编概述只介绍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主要情况和特点,供读者系统阅读和为查检 条目提供背景材料。 条目是全书的主体,按学科性质和内容分类为历史,地质地理,政治和法律,经济,城建和旅游,科学和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社会,当代人物等9个分编。分类目录 中加虚条分类联接,并标“[条目之间的相关内容以“参见”方式联系,互为补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