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界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唯一号: 150834020220000013
专题名称: 太古界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239.pdf
专题类型: 土地资源

专题描述

太古界根据重力、地磁异常特征及与周围山地对比,聊城以东基底构造岩相带是沿北西一北西西向分布,属鲁西泰山群向西北延伸的部分。在其以西,基底构造即岩相带呈北东向展布,向北至燕山地区转为近东西,表明该带系五台群及相当的岩系所构成的基底。聊城军王屯(聊古1)钻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浅灰绿色绿泥石化花岗片麻岩,蚀变强烈,砂糖状断口,成分以石英斜长石为主。角闪石及云母已蚀变成绿泥石,较疏松。厚12米。与上伏古生界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②黑绿色黑云母角闪石花岗片麻岩,致密坚硬,成分以长石、石英、角闪石为主,次为黑云母及少量石榴子石。角闪石、黑云母片麻理状构造,岩心倾角50。厚度大于10.37米。同位素年龄数值分析,认为区域变质作用的终止年龄距今约24.5亿年以前,地层生成更老,属太古代。市域西部,其基底的构造岩相带呈北东向展布,向北至燕山地区转为近东西向,表明该带可能系五台群及相当的岩系所构成的基底。由角闪片岩、片麻岩、石英岩、磁铁石英岩及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少量大理岩等组成。混合岩化不甚普遍,原岩成分以砂一黏土质和火山岩为主,年龄大于20亿年。市域西南部分的基底构造为秦岭大别山东西向构造带基底构造的延续,区域构造线为北西西或近东西向,褶皱基底无出露,由早元古代的登封群、太华群及中元古代下部的嵩山群组成。前者为一套中深变质的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和少量碳酸岩,年龄测定为20亿〜24亿年;后者为浅变质的砂一泥质岩石,年龄约为17亿〜20亿年。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聊城百科全书》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聊城百科全书正文由概述文章和条目组成。附录有分类目录、彩色插页目录、聊城大事 年表、参考书目、笔画索引等。 概述文章包括总概述和分编概述。总概述全面介绍聊城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色,分编概述只介绍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主要情况和特点,供读者系统阅读和为查检 条目提供背景材料。 条目是全书的主体,按学科性质和内容分类为历史,地质地理,政治和法律,经济,城建和旅游,科学和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社会,当代人物等9个分编。分类目录 中加虚条分类联接,并标“[条目之间的相关内容以“参见”方式联系,互为补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