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广播电视大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唯一号: 150831020220001556
机构名称: 聊城广播电视大学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47.pdf
地址: 原地区行政干校
起始时间: 1985年2月

机构描述

1985年2月,山东省电视大学聊城工作站改为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聊城分校。1986年下半年,学校迁出地区教育局,独立设学于原地区行政干校,统管全区电大教育。其专业设置,理科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工科有机械制造、棉纺机械、电气自动、工厂企业统计、商业管理、商业会计、财政学、物资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文科有语言文学、新闻、档案、法律等专业。另设党政管理干部基础专修科和英语科等专业。学制分别为3年制和2年制,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远距离教学。全区主要以电视教学为主,有的课程以广播教学为主。在采用电视、广播教学手段的同时,也采用教师面授辅导办法教学。其授课教师都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远距离教学艺术水平,分校也配有各科专职教师,对电大学员面授辅导。 其招生工作由分校主管,招收在职工人、技术员、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中学教师,同时招收部分城市待业知识青年。招考的在职职工必须具有2年以上的工龄。电大毕业生的学历、使用和工资待遇,按上级有关文件执行,凡获得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高等学校专科毕业学历。1990年,学校有教职工60人,其中专任教师20人,在校学生5061名。当年招收学生3164名,毕业学生840名。 1991年始,学校突破单一学历教育办学模式,相继为区内培养机械、电气、计算机应用、土建、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政税收、金融、外贸、文秘、法律、行管、外语等37个专业8930名大专毕业生和财会、家电、办公自动化、汽车修理等15个专业3804名中专毕业生;对4.9万余人进行岗位培训。1993.年改为聊城广播电视大学。1995年,地委、行署划拨土地100亩,确定以电大为依托,举办东昌职业技术大学。1991〜1996年,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大胆改革,建立了适应电大特点的办学机制,坚持主动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强化管理,优化结构,牢牢把握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带领全校教职工艰苦创业,学校面貌发生明显的变化。为适应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学校先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探索。积极扩大办学规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强主动意识和服务意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办学,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校教职工发扬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精神,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建起0.6万平方米的3栋职工宿舍楼、3100平方米的教学楼、200平方米的合堂教室、6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和1694平方米的学生宿舍,以及1栋集教学、办公、图书、实验于一体的1.31万平方米的综合大楼等,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创岀了一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成功之路,得到省、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1996年,学校有教职工86人,获高级职称者10人,中级职称者21人,初级职称者55人。当年,在册大中专学生3546人,其中脱产生56个教学班2248人,业余学生26个教学班1298人;有自考助学学生585人,非学历教育学员9500余人。学校自创办至1996年,累计招收17届大专生11475人和11届中专生6372人。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