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第三师范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唯一号: 150831020220001540
机构名称: 山东省立第三师范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735.pdf
前置机构: 聊城简易师范学堂;聊城初级师范学堂;山东省立聊城师范学校

机构描述

学校前身为聊城简易师范学堂、聊城初级师范学堂和山东省立聊城师范学校。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聊城考院(今教育学院校址)改办为东昌府简易师范学堂,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改为东昌府初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山东省立聊城师范学校,1914年8月改为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设在济南、曲阜、益都的省立第一师、二师、四师并称为当时全省4大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增设女子师范部,1928年合于学校本部。1933年春,全省师范学校废数字排列,冠以所在地名,该校改称山东省立聊城师范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大部分师生奉省教育厅指示,徒步分批到曲阜师范学校与其一同流亡湖北、四川等地,在四川绵阳与流亡中学合为国立六中师范部。至此,山东省立聊城师范学校的建置遂告终止。 该校为培养高小、初小教师为目标的全日制中等师范学校。1933年以前,分为前期师范和后期师范两种,前者学制为3年,招收高小毕业生,培养初小教师;后者学制3年,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高小教师。1932年暑假后,前师撤销,后师保留。学生大部分来源于鲁西北各县,一般是富裕农家的子女,而且多与所在县教育界有联系,所以学生一般较为保守。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革命思潮的影响,进步学生开始活跃,他们主要通过创办“读书会”和课外文艺刊物宣传新思想,学生中开始传阅马列著作和进步文学作品。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