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丝绸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唯一号: 150831020220001376
机构名称: 临清丝绸厂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274.pdf

机构描述

临清丝绸厂由产“哈达”这单一品种逐渐发展为计产20多个品种100多个花色。“哈达”是临清丝织品通称,包括若干提花织物和平纹织物。提花织物有丈哈达、佛字、佛像、八宝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徽等;平纹织物有粉绢、江本、四文绢、五丈绢。1957年,产量为64.8万米,产值18.5万元;1958年,产量达88万米,产品品种由哈达单一品种又增产美丽绸、文缎,总产值达51.84万元。1965年9月,由地方国营临清丝绸厂转为合作工厂,职工280名,产量86.1万米,总产值119.4万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生产处于半瘫痪状态。1975年,生产得以恢复。至1984年,生产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带来企业的兴旺发达。1985年,实现总产值达558.1378万元,产量140.5528万米,产品20个、花色百余种。1990年,各类产品产量计74.48万米,年总产值为347万元。同年3月,涤纶仿真丝产品“迎新纟刍”在第二届涤纶仿真丝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最佳效果奖;6月,该产品通过山东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小佛像、大佛像、迎新绐、新玉缎、涤弹呢、卫星呢、线绨被面、涤印被面、滑爽绸、真丝斜纹绸等为该厂的主要产品。至1996年,该厂共有职工504人,固定资产原值261.9万元,各类产品产量30.91万米,产值162万元。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聊城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聊城地区志》的编纂是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进行的。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聊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层面,都作了实事求是她研究与分析,广征博采,去伪存真,秉笔直书。举凡建置沿革,区划变更,河渠变迁,物产名胜,民族迁徙,人口变动,经济兴衰,政治得失,人事更迭,社会风情,文武人才,英模事迹等等,无不尽收入志,蔚成大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