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唯一号: 150830020220006054
人物姓名: 张海迪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953.pdf
性别:
出生年: 1955年
籍贯: 山东省文登县

传略

【张海迪】(1955一)山东省文登县人。1970年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亲落户在莘县十八里铺公社尚楼村。1973年随父迁居莘县城。先在莘县城关医院当临时工,后在莘县广播局当修理工。因幼时患脊髓血管瘤,从1960年到1976年间,先后动过4次大手术,摘除6块脊椎板,自第二胸椎以下失去知觉,靠胳膊在轮椅上支撑身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病痛和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学了小学至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政治、文学、医学、外语等方面的书籍1000多册,自学英语达到了大学程度,并自学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英文作品和资料。不顾自身的病痛,用自学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1981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瘫痪姑娘玲玲的心象一团火》报道。1982年5月莘县和聊城地区开展向张海迪学习活动,11月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全省开展向张海迪学习活动。1983年3月赴京参加“纪念学习雷锋二十周年”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摄制的张海迪报告会电视片,向全国播放。同年5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全国人民向张海迪学习的文件,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分别题词,推动了学习活动的开展。后为济南市文联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知识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聊城人物大辞典》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聊城是我国文明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悠悠数千载,在这方热土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也出现过众多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其中既有治国安邦的贤臣良相,又有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既有经纶满腹的饱学之士,又有名扬天下的墨客文人;既有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又有勤政爱民的领导干部,这些人或出生在聊城,或在聊城工作、生活、战斗过,他们为聊城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把这些人物及其勋绩集中起来,传扬开去,不但有总结过去、追远昭往的意义,更可以增知、存史、资治、备检,以人为鉴,温故知新,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热情,起到利当代、惠后人的作用,而于对外宣传聊城、由名人而让人们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聊城,亦有其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专题

修理工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