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干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唯一号: 150830020220003903
人物姓名: 张干民
人物异名: 原名:张存礼;现名:赵文栋
文件路径: 1508/01/object/PDF/1508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405.pdf
出生年: 1907年2月
卒年: 1991年
籍贯: 山东临清县李圈村(今属河北省临西县)

传略

1925年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秋入武汉黄埔军校分校学习,毕业后任共青团山东省委秘书长。1927年10月奉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到聊城,经与赵以政、聂子政等共产党员合议,成立中共东昌(又称鲁西)县委,张干民任县委书记,在鲁西建立发展党的组织,组织农民协会,收编绿林队伍,扩大革命武装,做了大量工作。1928年1月14日,中共东昌县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山东省委关于组织暴动的计划,发动和领导了阳谷坡里暴动。暴动失败后,受国民党通缉,于3月调回山东省委。4月下旬任中共鲁北特委委员、组织部长。5月高唐谷官屯暴动失败后再次返回山东省委。1929年5月调东北工作,历任中共满州省委秘书长、大连特支书记、满州省委组织部代部长、抚顺煤矿特支书记、抚顺县委书记。11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3年后释放。此时东北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所统治,张干民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为生活所迫,在东北某地一警备所任书记员。1945年日寇投降后,经党组织审査,无问题,重新分配工作,先后在哈尔滨、沈阳和吉林省粮食厅任科长、副处长、处长。“文化大革命”中因拒绝给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岀具刘少奇叛党的证明,被捕入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事求是地写了他与刘少奇一起在满州省委工作期间的情况。1983年离休后,党组织恢复他的组织关系。后病逝于北京。

知识出处

聊城人物大辞典

《聊城人物大辞典》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聊城是我国文明发祥较早的地区之一,悠悠数千载,在这方热土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也出现过众多的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其中既有治国安邦的贤臣良相,又有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既有经纶满腹的饱学之士,又有名扬天下的墨客文人;既有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又有勤政爱民的领导干部,这些人或出生在聊城,或在聊城工作、生活、战斗过,他们为聊城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把这些人物及其勋绩集中起来,传扬开去,不但有总结过去、追远昭往的意义,更可以增知、存史、资治、备检,以人为鉴,温故知新,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热情,起到利当代、惠后人的作用,而于对外宣传聊城、由名人而让人们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聊城,亦有其重要意义。

阅读

相关专题

部长
职位